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花瑞玲
[导读] “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让学生知恩、报恩,既是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需要
        花瑞玲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第十八小学   广西北海   536000
        摘要:“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让学生知恩、报恩,既是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需要。基于此,本文章对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引言
        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知恩图报”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感恩教育是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对受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采用一定的教育形式,实施一定的教育内容,受教育者从而在思想到行为上受到良好的教育影响的带有人文色彩、渗透于道德和情感等层面的人性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诸如“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优美的诗句便是古人感恩之心的由衷体现。而感恩指的是人类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这一系列过程,并不仅仅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的字面意思。感恩应当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人之常情,也应该是人们最起码的修养。而进行感恩教育则是指对未能形成完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进行关于感恩知识的学习和行为上的暗示,使学生们在家长或是教师的教导下逐渐学会感恩的一个过程。
二、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
        (一)感恩教育意识淡薄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品质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感恩品质的培养格外重要。但在目前的小学阶段,小学生普遍存在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医生护士冒着生命危险守护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无数社区工作者也不辞辛劳守护在我们身边;无数一线工人冒着危险复工复业保证着我们的物资充足……正是这些英雄的无私付出,才保障了我们的安全,在感动之余,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教师与家长应该及时把这种感情传递给学生,并借此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造成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一方面是小学生家长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学科的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小学生家长将小孩全权交给祖辈照料,往往祖辈过分宠爱小孩,忽视感恩教育;另一方面是小学生家长认为小学生理解能力不足,无需将疫情之下的动人故事作为教育素材进行感恩教育,便错失感恩教育的良好契机。
        (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转型,感恩文化被人们遗忘和忽略,社会普遍存在崇尚物质的不良风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优胜劣汰的经济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和物质化。

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社会生活中有恩不报的无德行为,以及影视作品、网络等媒体传递的负面信息均对小学生起着无形的浸染、侵蚀,渐渐地变得冷漠,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如何去感激他人、感恩社会。
三、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
        环境塑造人,有好的环境才能造就好的人才,在学校中若想要达成感恩教育目标,需要打造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感恩氛围可以在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有所表现,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应主动营造感恩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形成感恩意识,养成感恩习惯。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海报或宣传栏表彰在感谢他人、感恩社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宣传其模范励志示例,使学生认同并赞赏感恩行为,学会感恩,乐于助人,反哺社会。也可以通过校园公众号、校园广播电台来播放感恩动画,播放感恩主题歌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感恩文化,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感恩意识。
        (二)感恩教育特色文化课程建设
        将感恩教育特色文化课程融入国家课程,对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校本化进行实践探索。开发感恩校本课程,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努力做到识恩、知恩、感恩、念恩、报恩、施恩教育的系统化。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让“感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生活,真正融于活动,真正贯穿学生人生的基础阶段。
        例如,在对与“孝顺”相关的德育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辩论赛,主题为“对于家长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能否帮助解决”,然后将学生划分为正反两方,开始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这里所说的生活困难就仅仅是指家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再进一步思考“生活中的困难”的深层次含义,并让他们展开实践。如:学生要对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进行观察,并通过照片记录下。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一一讲解自己所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父母正在干什么,其行为是怎样的;同时,鼓励学生在周末和假期的时候体验家长的生活,真真切切地感受父母的幸福,从而实现真正的“孝顺”。
结束语
        感恩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更是古今中外的人们所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基本道德修养和道德准则。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工程,它不仅需要家庭教育,还需要学校、社会的努力。要让学生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看待人世间的各种事物,发现真实存在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周爱华.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1-2.
[2]李敏.浅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2).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6.
[3]熊文.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1461-14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