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娟
广东省廉江市第五小学 广东廉江 524400
摘要:小学时期是孩子成长关键时期,特别是语文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重视语文素质发展,可以充分培养其表达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其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所以,为了充分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获得家庭的支持,科学制定满足儿童发展教育模式。
关键词:家校合育;求同存异;教学策略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家庭、社会与学校三方面教育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保证家庭与学校合作效果是促进教育改革质量的重要原则。教师是学校教学活动直接参与者与组织者,需要和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重视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提高家校合作质量。此项工作实施效果,会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合力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若是教师缺乏沟通意识,并且交流水平较差,则会导致教师与家长之间无法建立融洽的关系,甚至会引发冲突,对孩子成长造成影响[1]。
1.对家校合育的认识
首先,学校教育协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一些信息或是要素应该进入到家庭教育中形成协同教育。例如:教师借助电话、家访、QQ群、家长会、微信群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
其次,家庭教育协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信息、要素等进图到学校形成协同教育,例如邀请家长进行讲课、家长日志等,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情况。
学生是教育主体,具有自主性与独立性等特点,学生有想法与个性。尤其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影响下,小学生接触的信息非常庞杂,信息类型多种多样,使其心理、心智等发生较大变化,具有半幼稚与半独立特点,在小学中年级以后充满依赖性与独立性,幼稚性与自觉性较为矛盾。此阶段学生已经产生叛逆心理,不会听从家长与教师的安排,并且具有较强敏感性,渴望独立,然而无法承担相应责任,遇到事情之后会推卸或是逃避责任。因此,小学中年级之后的时期,是影响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观念的重要时期。所以我对于家校合育理念与模式较为认同[2]。
借助家校互动,能够充分提高家长在学生教育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充分转变其教育行为与观念,缩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代沟,提高家长素质。通过互动活动,家长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意识,并付诸于实际行动,有效提高其学习自觉性,帮助孩子们快速进步。借助互动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亲子交流,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进而有效促进家庭教育效果、扩大教育空间,同时科学的家庭教育可以和学校教育实现互补,互相促进,进而实现合育学生目标,保证学生在学校与家庭中能够受到一致教育,有效保证孩子教育效果。
总体来讲,就是基于家校合育模式下,借助家校互动,充分促进亲子关系、家校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等,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学习环境。
2.实现家校合育“求同存异”的策略
2.1通过开放式课程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们成长情况
父母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一些错误思想。例如,部分家长认为学生教育问题必须由学校解决,其需要承担这方面工作的责任与义务,孩子的出行、居住、饮食以及衣服是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对于孩子们需要接受何种教育,采用何种方法提高孩子成绩与学习能力,则是教师需要处理的问题。同时,一些家长会以传统教育观念、思想开展教育工作,所以在孩子们成长关注度方面存在一定影响,继而对孩子性格与发展产生影响。
一些家长认为,需要通过物质基础保证孩子能够接受高质量教育,获得充足教育资源,所以会将精力与时间全部投入工作上,与孩子之间缺少交流,使得师生距离逐渐扩大,还会出现不理解等问题。要想保证这一现状得到有效优化,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和孩子通过开放式课程手段,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此种方法并没有直接要求家长转变想法,而是让其保留原有思想,在与孩子共同过程中,和孩子之间进行交流,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缩短,促使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进而使其了解到:孩子是非常渴望家长的陪伴与关注。进而使其认识到自身作物,转变思想。比如,开展《给予是快乐》教学活动时,就可以邀请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此过程中,家长可以培养学生共享意识,进而使其深刻地理解共享意义。此节课程主要是告诉学生:幸福的基础就是家长,为了可以做更多帮助他人的事情,首先应该做好自身的工作。这篇文章可以充分培养孩子们幸福观念,使其能够充分感受父母每天辛劳付出是为了自己创造幸福,进而是使孩子们能够更加理解父母不是不爱自己,而是没有时间,促进亲子感情。
2.2积极将学生学习情况分享给家长
基于家校合育模式下,可以保证孩子们在教师与家长共同监督下认真学习,进而促进孩子们学习效率。在学生由于社会情况无法来到学校与教师在课堂上探讨语文知识时,教师一般需要采用网课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们通过网络工具实现知识学习[3]。然而,网课模式极易使孩子们出现松懈心理。此时教师应该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通过对孩子进行教育,借助分享孩子学习情况让孩子们能够始终保持良好学习状态。比如,开展《三月桃花水》网课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借助学习这篇课文,感受三月的美丽、感受文章语言的美丽,同时教导孩子们对这篇小诗进行仿写。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孩子并未认真地学习诗中排比、比喻等知识内容,所以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其它季节进行仿写。对此,我会与家长进行交流,向家长反映孩子学习情况,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在沟通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关心,所以通过此种方法能够保证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关注孩子学习,与我共同监督,保证学习质量。
2.3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作业情况
教师引导孩子开展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巩固复习方式为其布置作业。在教师发现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较差,错误较多时,需要积极通过家校合育方式,引导家长监督学生写作业的过程中,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工作。
比如,完成《铁杵成针》教学之后,我要求孩子们在课后需要完成练习册中习题。然而一些学生在经历网课学习之后认真态度受到影响,同时一些学生自觉性不足,致使其在做作业过程中,一些习题出现许多错误,但是并未检查修正。此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中生字词的记忆。在出现此种情况时,我会通过微信与其家长进行交流,在“促进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这一共同目标下,家长基本上会及时与孩子交流,引导其认识到语文学习重要性,应该保持保量完成语文作业,进而在家长与我合作教育下,提高孩子们学习自觉性与效率。
学生在家长关心与引导下可以充分认识到自身错误,同时立即改正,使其能够认真对待课后作业。借助引导家长关注学生作业,能够使其对语文作业的观点发生变化,促使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可以认真思考问题,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孩子只有在此种条件下才会获得良好发展,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在行动方面保持一致,对孩子提出相同要求,同时两者应该树立相同信念,始终遵循相同原则,在教育目的、过程方法等方面始终保持一致。所以,学校与家庭之间应该进行紧密合作,在孩子教育方面求同存异,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凤明.家校共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03):5-5.
[2]毛惠.家校共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途径分析[J].好家长,2019(15):119-119.
[3]杨琳.家"语"校同盟,共育促成长——浅论语文学科教学与家校共育活动的融合[J].好家长,2019,(13):1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