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燕萍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平阳镇东星小学 广西北海 536000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从广泛方面来讲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是非常容易切入的,无论是从实际生活入手,还是从课本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剖析,传统文化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丰富的过程,因为传统文化本身也是在历史不断发展、文明不断沉淀的过程中形成的。为了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渗透和实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策略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策略探究
引言
在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学生开始追随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更加注重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也能树立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并且将来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甚至推向世界,让世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国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很高,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传递了传统文化应当持续传承的重要信息。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丰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进步而进步。传统文化需要人们来继承和发扬。以往国家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上深度不够,传统文化差点在我们眼前消失。近年来越发懂得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脱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精华,是我们不能够摈弃的。
二、夯实语言文字基础,学习传统文化
语言文字基础不仅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更是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而且语文学习不是不同模块之间单独分离的,而是具有相互影响作用并效果显著的。例如,如果一个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较差,对汉字的识别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低,那么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一定会受到影响。一些教师会认为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与学习传统文化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这就是对语文学习整体性的认知性不足的体现。语言文字基础赋予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在用文字描述的事物、经历和感情面前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文字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文化的输出更是离不开用汉字去表述和传播,因此语文课堂上的语言文字基础的夯实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学习环节。
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课堂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开展课堂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如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的读写活动。这些活动,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之外,还可以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家乡的风俗》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特点。班级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他们分别讲述各自家乡的特点,能够使所有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起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因此,教师通过在课堂活动教学中,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大胆“放手”,探索传统文化之美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探索传统文化之美。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处理问题、获取新知等能力。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放任而是有计划地放手,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更深入地备课,才能逐步放手,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点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实践探究,感受传统习俗魅力。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文化特色,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利用节假日开展意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探访者的身份走进社区和村庄深入了解地方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特色,理解节日内涵;让学生在家人陪伴下游览家乡的旅游文化景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文化内涵。我们学校是一所乡村小学,学生大多是外来移民。其中,瑶、壮等民族居多。每年三月三,村里都会举行隆重的节日活动,村民跳起了竹竿舞,还精心准备了各色美食,“五色糯米”是其中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小吃,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品尝。我们利用节日活动,让学生融入其中,这也是一次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实践。通过一次次的实践活动,学生亲身感受到本地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用日记、观后感、照片、手抄报等形式,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更流露出沉浸在优秀传统文化里带来的幸福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肩负起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徐海宾.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学校管理与教学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104-107.
[2]许群.诗境高远,文脉流长——小学语文之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20(14):78-79.
[3]王彦慧.简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师素养提升中的重要性[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