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
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科学课程是极为主要的构成部分,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不过因为应试教育已经根深蒂固,小学科学教学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并带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
为了能够提升小学素质教育的水平,很多学校开始重视起了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不过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始终无法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效率。基于此,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加大研究力度,制定出完善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
一 小学科学课程所具有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陈旧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改革已经见到的明显的成效,其中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力度较大。不过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还没有改变传统的理念,在进行科学教学时,依然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只是接受教师的安排,没有自主性,这和课程改革的理念相悖,因此很难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效果。新课程改革规定,教师要在教学期间起到指导的作用,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教导。不过由于教师还在采用过去的教学理念,从而导致学生始终无法提升思维水平以及洞察水平。
(二)没有合理的教学目标
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除了能让学生深入了解理论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不过目前并没有引起一些学校的关注。还是和过去一样,只重视理论教学,再由于一些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只能被迫减少实验课时间,从而很难提升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更是无从谈起。
(三)教学和评价方式存在问题
目前,小学科学教育依然在采用过去的教学形式,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所采用的工具、模板都非常落后,也没有充足的科学材料,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此外,小学科学教育的评价形式也需要得到完善,不要只是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参考标准,这种单调的评论方式只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任何的作用。
二 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教学准备工作
一,要遵循“科学探究”的理念,然后创建完善的教学方案。小学科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等多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为目标来进行教学,创建出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素养。二,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根据小学科学理论知识来安排具体的科学教学单元内容,保证所有学习单元均要含有研究课题。而且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每个教学目标都要有自身所重视的教学内容,每节课也都要有相应的侧重点,所以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设置小学科学的所有单元,而且无论在哪个教学环节,都要在能够提升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三,要尽可能多的获取教学资源。教学材料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保障,并且还是加强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教学期间,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来收集相关的教学材料以及安排相应的的实验器具、并做好应用设计,以动手实践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以及加强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
探究发现法作用在于能够使学生尽快的找到学习期间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洞察力,养成自主思维的好习惯。
此外,通过此教学方式还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提升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沉和浮”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事先选好合适的玻璃杯以及所需的实验材料,然后在上课时鼓励学生说出是怎样看待这些物品的沉浮的,教师要将学生所说出的看法进行相应的实验,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在此期间,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来进行操作,并观测和研究物体在水里沉浮的的原因,并问学生如果物体发生了变动,那么会不会改变沉浮效果,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生在经历整个过程后,不但可以锻炼实操水平,并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对将来成为一名综合性的人才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指的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为学生创造便于沟通与合作的平台,来提升他们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热情。以及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而这对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会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为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要求,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期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立最为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通常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为:先是进行课前合作、然后进行课堂讨论、最后进行课下讨论。课前合作,是指对所要讲解的课程先进行相应的准备,保证能够顺利的进行课堂教学;课内讨论指的是教师先设计教学内容,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然后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选出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课后讨论指的是教师在课下和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特别是要了解学生还对哪些内容不是很理解,然后进行合理的指导。而且教师还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扩展,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以此让学生对知识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课下交流,还能够让学生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
比如,在讲到《植物的生长变化》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小组随意挑选种子,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让学生进行种植,在此期间小组内的学生一定要参与整个过程,并让全体学生认真观测所播种的植物,然后做好成长记录,最后再让学生制作实验报告,以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此次实验的核心要点。
(3)作品制作法
此方法是指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实践教学,积极的创造和课堂内容有关的作品,以此加强学生的动手水平以及在学习上的成就感。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情境,采用合理的教学设施来制作作品。最好通过视频来为学生展示作品的制作过程,以激发学生参与制作的积极性。例如要求学生制作指南针、杯子等,利用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水平以及设计水平,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以此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目前,小学科学教学评价方式不够合理,只是以考试成绩当做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因此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创新,以使教学评价更为的合理。要把科学教学评价视作过程形式的评价。总体来讲,教师和学生都要容纳进科学教学评价体系里,要按照教学的整个经过,来有针对性的创建教学评价体系,对学习、教学的总体经过实施定向以及定量两种评价,而且不要只是在期末进行评价,对于每堂课、每个教学活动都要开展细致的评价工作,并进行信息反馈,然后按照反馈结果来有针对性的改善教学方式,从而便能加强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还具有一定的问题,为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制定出了完善的解决策略,其中小组讨论法、探究发现法以及作品制作法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教学准备,并积极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评价,这样一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使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小明.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8(9):107-108.
[2]苏强.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6(7):26-27.
[3]梁瑞坤.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1):72-73.
[4]王明礼.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