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雯
空军郑州蓝天幼儿园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幼儿园对幼儿开展学期教育时,应当分析幼儿心智成长规律,构建相适应教育模式,以发挥出幼儿园教育工作优势。在对幼儿心智成长规律分析后,可发现幼儿成长阶段,离不开家长与幼师的引导,其中任何一方的教育缺失,都将对幼儿成长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构建新时期家园共育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重要性
导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面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非常重要的同伴,双方处于相同的地位,应该彼此理解和认同,彼此合作形成整合效应。幼儿园应该积极地获得父母的认可,帮助后者加强教育水平。家长也应该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以此让幼儿园和家庭共育工作更上一层楼,让幼儿能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里,幼儿的教育工作都只是由幼儿园来负责,导致幼儿的教育不能保持连续性和统一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家园共育成为幼儿教育里非常关键的一环,对幼儿的成长有好处,其对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好处。由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文件来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1 目前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情况
1.1 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一种,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因为其和小学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其独特性,并且对于培养孩子的品德以及习惯有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相关工作的进行。然而很多家长依旧存在传统思维模式,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将孩子交到学校就可以了,并不是很关注家园共育工作的进行。
1.2 家庭教育形同虚设,家长没有参与到共育工作中
很多家长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自己只需要给孩子吃好、喝好就可以了,其他的留给幼儿园的老师来做,因此,在家的时候完全没有对孩子开展任何教育,导致孩子在家和在学校是两个样子。当幼儿园老师寻求家长的协助时,家长也往往以老师您教就好,我们都听您的这样的话语来搪塞,并没有将配合落到实处。
1.3 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不一致
很多幼儿园的老师觉得自己在教育方面是专家,家长应该完全听自己的要求,按照要求去做就可以了,不愿意接受家长或者其他相关人员提出的建议,使得父母在家园共育工作里丧失主动权,仅仅是被支配者。然而随着教育思想的普及,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并不认同这种思想,他们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这就很容易导致在共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和老师出现思想上的差异,如果不马上进行沟通,就会导致幼儿在校园接受到的教育和在家庭接受到的教育不一致,从而影响教育效果。
1.4 家庭共育教育模式过于陈旧
目前开展的家庭共育活动形式都比较陈旧,没有什么创意,比较常用的包括:让父母到学校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推动家庭和校园关系的进一步加深;老师在定期的家长会上告诉家长幼儿的状况,提出需要配合的内容,以此促进教学工作的进行;也正是因为这样,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的父母对于参加到家园共育活动都不是很积极,缺乏主观能动性。
2 共育路径探析
2.1 共育领域拓展
现代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为提升幼儿教育工作水平,应当对家园共育领域进行合理拓展,充分发挥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资源整合优势,从多个方面启蒙幼儿心智,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成长铺垫基础。
但在共育领域拓展时,必须遵循幼儿心智认知基本规律,不能突破幼儿的思维认知范畴。部分家长为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对幼儿开展家庭教育时,则主动渗透大量文化知识,以保证自己孩子的综合实力更强。在家长教育方面的压力下,个别幼儿园对共育领域拓展时,也逐渐进行文化知识的预先教育,以符合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该种教育理念是错误的,由于幼儿的心智思维有限,家园共育开展预先文化知识教学时,短期内发现幼儿掌握的知识增多,但过多的文化知识学习,已经对幼儿的智力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将对幼儿未来的学习产生很大不利影响。我国教育部三令五申提出,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时,绝不可开展文化知识预先教学,增加幼儿的学业思维负担。在开展家园共育领域拓展时,幼儿园与家长可对很多领域进行拓展,如户外亲子游戏、家庭生活小短剧、幼儿当家情景剧、本土幼儿游戏活动、益智类玩具比赛等。基于家园共育模式,围绕幼儿身心思维智力,幼儿园与家庭可构建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启蒙,开启幼儿思维想象力,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行为与能力。如家庭生活小短剧活动开展时,幼儿园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由幼师给定家庭生活小短剧命题,在父母的辅助配合下,引导幼儿开展思考想象,完成家庭生活小短剧的表演。通过家庭生活小短剧的教育引导,可将幼儿园教育工作与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有机融合,并提升了家长幼儿教育思想,促使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理念认知达成一致,推动家园共育教育工作的创新,促进幼儿身心思维健康成长。
2.2 共育形式创新
高效家园共育引导模式,需家长与幼儿园进行长期的沟通与维护,基于新课标教育改革思想,不断对家园共育形式进行创新,构建新时期家园共育合作新模式,深入挖掘出家园共育教育潜在价值,促进家长与园方的深度全方面合作,提高我国幼儿园教育工作水平。如幼儿园对传统家园合作模式进行创新,对开学家长会、学期中家长会、学期末家长会等合作形式进行改革,将对应时间段开展的家长会转变为家长交流会,主动突出家长教育主体性,给予家长自由发言的话语权,推动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以促进家园合作工作质量。为充分发挥出家长交流会的合作价值,园方可设定具体的议题,引导各位家长进行交流探讨,相关议题座谈会与园方定期开展的学期会议不同,议题座谈会针对的问题较为突出,如幼儿园教育安全问题、幼儿园后勤保障工作、幼师教育行为监督等,每一个问题都与幼儿息息相关,家长可针对具体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通过与园方进行协商研讨,制定相关的教育解决对策,主动排除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而相关工作开展时,家长需发挥自己的监督权责,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出家园共育模式的工作价值。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家园共育形式的创新不能原地踏步,应当合理应用现代科技,打造全新的家园共育形式。如搭建云监督平台,园方对幼师的教育活动进行监控记录,而幼儿家长可在云端进行监督,保证幼师各项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园方依托社交软件,开设园方的官方公众号,及时向家长推动园方的教育工作安排,以及最新的育儿心得与教育思想,促进家长家庭教育思想的不断提升;幼师主动构建微信交流群,通过微信软件及时与幼儿家长进行联系,当遇到突发问题时,可第一时间同时家长,确保幼儿家长的知情权,协助家长快速处理相关问题,保证幼儿的基本生命安全。幼儿园教育工作改革时,为突出新教育思想的特点,幼儿园应当对家园合作模式进行重新建构,围绕最新幼儿教育要求与原则,搭建新的家园共育模式。通过多个路径的工作创新,整合家园教育资源,共同推动幼儿园教育工作质量提升。
3 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能够知道,家园共育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将家庭和校园密切结合在一起,彼此合作,才能够发挥教育最大的价值。同时家长也是幼儿教育的关键一环,应该和老师处于相同的地位,并且双方应该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幼儿园也有责任提供更多更便利的平台和家长取得沟通,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让他们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校园活动中,由此推动家园共育工作的改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吴倢.信息技术在家园共育中的有效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120.
[2]沈娇.家园共育中亲子活动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06):104-105.
[3]李峰.对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研究[J].才智,2018(34):27.
[4]周芯.小议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J].科技信息,2011(1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