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刘泽森
[导读] 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整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比较差,严重制约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刘泽森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山东德州    253500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整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比较差,严重制约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他们又是初次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究新的方法与策略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与分析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去合作探究学习。只有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才能够乐于去学习历史知识,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1.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只有采用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切实完成每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使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有效消除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有如下意义:
1.1切实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需要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多,因此必须通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根据课本有效设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环节设计,有效设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切实找出每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有效的方法克服教学中的困难,使学生了解历史史实的同时,能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逻辑与道理,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不断获得知识视野的提升。
1.2有效降低学生学习负担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大量有效的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合理增长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掌握历史常识,从而使学生不再采用以往死记硬背历史史实,死记试题答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效答题,真正形成学习历史和应用历史观的探究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使历史学习真正变得轻松愉快。
1.3教师应尽的职责义务
        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最大影响就是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运用课堂教学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才能对得起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因此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每一名教师的必然职业要求,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必须钻研的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将科学的教学法应用于实践,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上获得成就感,这也符合教师的长远发展规划。
2.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历史不但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有效满足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在当今社会普遍关注历史的情况下,历史课堂教学也变得更为热闹,但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却没有有效提升效率,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没有形成正确积极的历史观念。

具体来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历史课堂缺少有效互动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理应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从这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能有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但是,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很难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层回答,有时教师虽然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解答,却没有在解疑的过程中树立起学生良好积极的历史观。例如,学生受历史戏说电视剧的影响,往往对历史人物的奇闻异事感兴趣,比如对清史康雍乾盛世的皇帝生活感兴趣,对小说家杜撰的历史人物兴趣浓厚,教师在进行正史正名的同时,没有进行引申教学,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生对整体清史进程的关注上,这种教学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2教师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在当前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居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播主流的历史观点,而且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正确的历史观念和讲授基本的历史史实。但是,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往往在某节课中过于集中一个主题,而忽视了其它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有的课堂教学缺乏深度,虽然对学生的情绪调动充足,却没有将背后的历史道理讲清楚,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一知半解,错过了提升学生形成历史思维的有效时机。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近代史的甲午战争环节时,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对战争细节的分析,配合着多媒体课件,将战争双方的实力、军舰火炮、交战区域,指挥官的临场调度都进行了充分的描述,最后推导出清政府惨败的结局。虽然课堂上学生们义愤填膺,但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却没有讲清楚。还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安排,但是分析的道理不透彻,主要将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实际上对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没有做出深刻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多少有些偏离了对历史的正确认识轨道。
3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究学习策略,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这一门课程,学生的学习动机才会加强。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准备一些历史小故事,在讲解比较乏味的历史事件的时候,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整个课堂的效率都会提高。此外,通过历史故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3.2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
        历史是属于文科的一门学科。因此,传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也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地复习与背诵来达到记忆的效果。这样反复地背诵经常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通过适当开展知识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知识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加深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知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而新课标规定下的教学模式则大大相反,这种模式强调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比如,最近一年,我一直尝试“五环节”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先是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将学生不会的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高,学习效果也比传统授课好。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方法与策略,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原因,集思广义,从而比较全面地理解历史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4结束语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学生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以及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扎实有效的做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努力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使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只有这样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才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7.
[3]夏子贤.中学历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