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窥视小学语文教学思想核心要点构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金嘉茜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如何改革成为当下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课题
        金嘉茜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     32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如何改革成为当下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角色,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思想还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基于教育的促进人发展和社会功用基础上的,这对中国教育的教育功效配置优化以及教育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思想的应用可以从“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思想的运用。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小学语文;教学
        陶行知先生将自己在国外的留学经历和国内的教学现状与教育传统相结合,提出来很多针对国内教育问题改善的见解和理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集中体现在“生活教育理论”上,这是基于陶行知先生对于教育的促进人发展和社会功用的理解基础以及中国的教育现状提出的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有效促进了教育功效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吸取这一理论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概述
        陶行知先生认为,所谓的“生活教育理论”,核心在于生活二字。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源自生活,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教育的发展也是寄托于生活之中的。这体现了生活教育的三个主体内容:教育运营、教育目的、以及教育结果。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既能引导生活,同时也在生活的包含中发展。先生的话也体现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教育的元素,而教育反过来也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的生活,这种表述其实也体现了实用主义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完成人格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一)生活即教育
        所谓的生活即教育,其实就是说明教育的来源是生活,生活是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是什么样的。当生活的内容或者环境发生变化时,教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生活永远伴随着我们,因此教育也是终其一生的。陶行知先生指出的生活教育并不仅限于学校的教育,而是指包含于社会的教育,因为人是社会性的生物,生活自然也是离不开社会。
        但是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语文学科的教学还是像原来一样“照本宣科”,没有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小学语文的教学知识还是要能够应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具体的体现就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和文学素养。

如果教师只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机械式地解读,没有和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那么语文学科创设的环境就会被破坏,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也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在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的实践性被明确提了出来:“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渗透语文学科的语言运用、人文素养等特性,充分发挥这些实践性知能,比如课文情感因素的培养、应用性文体写作格式的教学等。在后续的初中、高中以及任何发展阶段都应该重视这种实践性知能的培养和渗透。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体现的是一种大教育观,正如陶行知先生强调的那样,应该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拓展到整个社会。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学校,里面包含的每一个单位都具备教育的特性。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学校观,将学生与社会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与自由、开放与包容。学生只有在社会环境中积累经验,才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更好地生存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社会。
        语文这一学科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学生的社会化语言素养、社会知识等都应该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尝试将学生带到社会环境中,拓宽学生的知识吸取渠道,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探求学科的本质。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学、做结合在一起,尽量避免书本知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分离的情况。教师将教学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其实就是培养人才、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如果语文教学只是将课本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很难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更多的而是学科的枯燥。仅限于课堂的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也是十分困难的,因为真正的掌握还是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课堂上有限的交流和应用不能让学生感受真正的知识内容。教学做合一能够显著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语文知识,从而将语文基础知识更加熟练地掌握运用。
三、实践案例分析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阶段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需要帮助学生充分体会诗句的含义和诗词传达出来的情感。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老师创设一些情景或是给定一些条件,让每个小组回答,答对者加分,最后获胜者给出奖励。这样的形式做到了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句的内涵和主旨思想。
        现代文、散文的学习也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学习这些课程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然后进行写作。比如在讲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下自己家乡的春夏秋冬,用上课文中学到的修辞和写作手法。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
结束语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留下来的教育宝典,这是陶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学习经验,结合中国教育现状提出的重要教育理论体系。现代中国教育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充分学习借鉴这一理论的思想,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创新,做到以史为鉴的同时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周小丽.小学语文教育应注重文学熏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6):78-80.
[3]李秀颖.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窥视小学语文教学思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