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车苑宁
[导读] 发展核心素养是我国整个教育界21世纪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车苑宁
        广东省茂名市乙烯小学  525000

        摘要:发展核心素养是我国整个教育界21世纪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虽然我国从国家层面已经构建起了学生一般发展核心素养结构体系,但针对义务教育各阶段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并未确立。在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中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和发展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
        语文学科本身体现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等两大特征,与此同时小学语文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为进一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之后,其学科核心素养就更加体现出强烈的综合性,由此可见,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
1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必要性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所在,而且语文素养还包括了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人文素养等多项内容。所谓的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在某一个时期内推动个体实现自我,并融入社会的一种能力、知识或者态度[1]。核心素养重点关注的是当环境和学习领域不同的情况下所提出的共性要求,在21世纪下核心素养是任何一个学生个体都应该具备的关键素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积累、领悟和思维,同时也代表了一个学生学科学习习惯和语言的应用能力,其中蕴含着不同个体的文化品位、思想观念等。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是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对于学生实现综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在不同个体学生发展和进步的全过程中始终都有渗透。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对于每一名中华儿女来说,汉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也属于一项重要内容。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从业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不仅仅指的是一项语言技能,更加突出的是只像小学生文明素养的综合发展,也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条件[2]。鉴于此,必须要摸索出一种学科核心素养但是有效途径,这样才能满足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2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1 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投入到学科学习中。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让小学生的汉语口语应用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也能充分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部分小学生由于本身性格内向,在生活学习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就是通过构建轻松的学习环境,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勇于发言,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师生关系改善,在此情形下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课堂教学之前,语文老师可以提前组织教学活动,每节课选择一名学生上台进行演讲,而且演讲内容可以设计诗歌、绕口令、唱歌等各种形式,通过课前活动的开展能够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同时,在学生演讲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进一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另外,在班级生活学习中就是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进一步发展,进而充分发掘出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在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


2.2 尊重个体差异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小学生个体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学习方式、个人观点、个人性格等方面也会有较大差别[3]。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坚持差异化教学方法,对每一名学生的个体特征给予尊重。针对性格内向型学生,就是应该对其学习情况给予更多关注,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表现机会,通过这种方式来逐渐打开小学生的内心,积极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参与课堂活动,更多的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针对语言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就是应该在语言基础知识学习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可以设置分组学习方式,学生分组要充分体现出个体差异性,保证每一个小组内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梯度,这样才能在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带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小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就是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积极总结,并要求小组成员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总结内容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一定奖励,表现较差的小组或学生,教室也要及时帮助其找到欠缺的方面,并在后续学习过程中逐渐改进;小组学习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要让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3 强化教学模式创新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好学习进度。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仔细观察,结合学生学习能力、语言基础等实际学习状况,对学生学习方式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学习方法中存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环境下,学习方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学习习惯则与学生未来发展存在紧密关联。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4]。
        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教学模式,按照教材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一名学生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融入到小组的训练当中;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为学生留够充足的训练时间,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式和表现能力进行观察,从而详细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来制定出多样化教学方式;此外,针对小学语文学科学习要全面推行“预习—探索—总结”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首先让学生对本次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在预习过程中发现不懂的知识点要做好标记,在随后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进行重点学习,从而实现学习上的突破了,并进一步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最后通过老师的指导来完成课堂学习总结,进一步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学科是小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知识,而且小学语文学科学习对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也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小学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作为语文教师还要对教学观念进行不断更新,用先进教学理念来看待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体系构建。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樊贵连.浅谈通过课外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40.
[2]姚小霞.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3.
[3]曹春梅.“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25):34-35.
[4]张缩影.面向核心能力的阅读测试评价有效性提升方法研究[J].名师在线,2020(25):62-63.

作者简介:车苑宁(1994-08),女,籍贯:广东省茂名市,学历本科,职称:二级小学语文,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