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姜德玲
[导读]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
        姜德玲  
        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  武威  733399    

        摘要: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在教育教学中,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在教育不断地发展下,对于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不仅仅是在理论学习上,在劳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促使教育教学上渐渐地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发展劳动教育。本文主要针对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进行探析。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职语文;教学;

前言: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动精神是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的教育教学中有助于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使得理论学科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共同提升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在中职学生的教育中,中职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在以后要面临就业的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对于中职学生的就业要求也在提高,理论知识只是基础,只有使得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才可以促进中职学生良好就业。
一、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劳动教育是学生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主要途径。现在很多的学生处于优越的环境,常常不知道很多东西都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得来的。而且,很多中职学生在毕业以后去就业时,会因为不能在工作的地方吃劳动的苦,所以就业不是很好。因此,中职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很关键。中职语文是启发学生在情感和认知上面共同上升的科目,在中职语文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化中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点,使得学生们懂得劳动本质的意义,感受和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并且,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层次,培养学生能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能够在日常生活动摈弃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促进中职学生拥有劳动为荣、懒惰为耻的良好品质,使得他们在以后的就业中可以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正确的面对自身的就业和分配[1]。
二、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文本细读,感受劳动教育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将劳动教育融入到课程中。教师可以在一些有关于劳动内容的课程上进行劳动教育的融入,也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汇进行劳动教育的融入等。教师在课程中抓住劳动教育的关键点,在课前先准备一些有关的资料,然后在上课时通过资料将课程的劳动教育内容拓展开进行讲述。在讲述过程中,主要还是教师以引导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受劳动的意义和情感以及给我们生活创造的财富。从而通过文本细读和分享讨论,让学生们在潜意识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中,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课程教授时,可以带领学生寻找里面的关键词进行劳动教育的展开。教师可以利用里面写古代妇女“织布”等劳动场景的词语进行劳动教育的展开讲述,引出古代很多的劳动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美好。
(二)通过学习劳动模范的优秀事迹,发扬劳动精神
        教师也可以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进行引导学生写作时,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贯穿到学生的写作中,从而深入进行劳动教育内容的教授。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前找一些关于劳动教育的案例、劳动模范案例的短片等,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们进行观看学习,然后让学生们在一起进行讨论和分享,最后让学生将观看完劳动模仿案例的感受写下来。通过让学生们进行观看,形象、真切的感受到那种“劳动光荣”的精神,懂得劳动可以创造价值,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也为中职学生们在就业前的职业素养奠定一定的基础,使得中职学生们在就业后也能够以优秀的劳动模范为榜样,努力拼搏、持续奋进,为建设美好社会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
        例如国家每年都会评选一些“全国劳动模范”等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劳动模范的事迹,观看完后让学生们进行观后感的书写,促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的记住劳动模范的精神,感受到劳动的光荣。
(三)班级和学校组织“劳动主题活动”,弘扬劳动精神
        语文教学不仅仅体现在书本的理论中,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的中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时,可以将课程进行延伸和拓展。在日常的活动中,学校和班级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劳动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劳动,从而懂得珍惜生活,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也可以从一些企业邀请一些职业模范人到学校进行优秀事迹的讲述,让学生与劳动模范面对面交流,使得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和劳动的意义。
        例如学校可以在植树节带领学生分批去进行植树,让学生们在植树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同时也感受到通过自己双手创造绿色生命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并且可以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教师也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在劳动节帮助敬老院的老人们打扫卫生等,培养学生们有爱心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劳动可以帮助他人创造幸福和快乐,也使得学生们懂得感恩生活、尊老爱幼。
结束语: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性的教育,是发展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不仅促进了中职学生劳动意识和观念的建立,也是帮助中职学生在就业前进行职业素养基础培养的关键,为学生们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工作基础,使得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够发挥劳动精神,创造劳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毓林.浅谈把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探索[J].文渊(小学
版),2019,(9):273.
[2]朱凌菲.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2. DOI:10.7666/d.y2193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