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川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小学 海南东方 572600
摘要: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教学实践探析情境式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夯实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五年级;情境教学法
阅读行为的产生必须要以相关的情境为基础,阅读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更加直观和真实的情境当中获得体验,深入地理解抽象的小学语文阅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逻辑能力,从而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地发展。
1.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1]。
1.2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师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距离感,那么就导致知识的传授效率不高。在应用情境教学法之后,能够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无形中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交流搭建一座桥梁。
1.3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课堂之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再通过适当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对相关问题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然后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这样可以将学生自身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知识。
2.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情境互动学习方式的运用策略
2.1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那么教师可以围绕一个特定的故事来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画面丰富的故事情境,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故事有更加深入地理解,加强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教师可以以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事件作为切入点,然后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讲述高尔基生平发生的一些事件,从而可以引出高尔基为什么要在岛上进行修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高尔基和自己儿子长期分开不能够相见,只能够通过书信进行交流[2]。在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父子之间分隔多时的思念之情,同时配上一些柔和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个画面感,激发出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进入到文章当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深层次地理解。
2.2音乐场景铺设,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就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来说,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仅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地带领学生齐读、小组朗读和点名读,这会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对语文阅读产生抵触心理,并且这样即便是学生对文章阅读了很多遍,学习效果也仍然是不理想的。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抒发情绪的一种直观又美妙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巧妙地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情境,必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音乐来进行知识的导入,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儿童诗两首》其中的第一首时,教师可以根据诗歌中所记录的场景,选取一个赞颂春天的歌曲,如《滴答滴答》,让学生可以跟随欢快的旋律一起哼唱。通过铺设音乐场景,让学生感受诗歌当中所包含的内容,帮助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进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2.3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阅读思维
俗话说“思起于疑”,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不例外的,只有对某一个内容产生了疑问,才能够提升其学习的兴趣。对于阅读教学来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语言感悟能力也是主要的培养目标之一,纵观现阶段的人教版教材,其中的文章都是富有丰富的情感的,这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念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疑问式问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深入地挖掘教材,探求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能够从这些问题中发展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与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对阅读产生学习兴趣,让兴趣再成为学习的内驱力。
例如,在教学《窃读记》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1)通过阅读课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有没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2)阅读文章后,同学们有没有想起哪一本读过的书令自己的印象十分深刻?(3)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通过问题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既有铺垫,也有对基础知识和文章所表达内容的总结,还有对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提升。通过合适的问题引导来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4演绎场景开展,深化学生学习效果
对于情境短剧表演来说,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主动和自由。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难以掌握事物的情况,但是表演却是充满想象的,使人们可以打破现实的禁锢,让表演者积极参与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当中,教师就可以灵活运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然后根据学生在短剧表演中的反应和表现来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让学生在表演中发展并展示自己的能力,发散自己的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应用情境短剧来开展教学,就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形式来配合,这样才能够让情境短剧表演的效果达到最佳。因此,教师必须要突出情境短剧的可操作性,不仅要让表演中充满知识,让学生学习到语文阅读知识,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利于学生表演,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具备情境短剧表演的能力,同时还十分乐于参与到情境短剧当中来。
例如,在讲授《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一名学生扮演小苗,一名学生扮演大树,另一名学生扮演旁白,面对这样的角色扮演任务,学生会比较好奇,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角色的关键话语提取出来,并且分析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征等等,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可作为课文学习后的文学补充。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将课上内容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五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究,然后有效掌握了阅读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寻找阅读知识与情境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够获得更加深入地学习体验,获得更加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文海.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35.
[2]邵艳春.浅谈情景表演与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27.
作者简介:文昌川,男,1974年11月,民族:汉族,籍贯:海南省东方市人,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