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困境及对策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苏鹏巧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成为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种通用教学方法。
        苏鹏巧    
        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   广东惠州     516083
        内容接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成为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种通用教学方法。在教学运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困境,要达到合作学习目标,教师要掌握小组成员角色分工,让学生能力充分发展;有效控制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体性;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让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关键词: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对策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之间合作意识越来越加强。在教学在课堂上,合作学习方也受到教师重视。新课改也明确提出了 “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要求,意味着合作学习方式本身就是有效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与个人发展需要。可是,在教学课堂上,合作学习虽然广泛运用,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存在困境,有效性值得商榷,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中合作学习存在困境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合作学习的有效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也发生改变,从2011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得快速发展,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主要表现为: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地位
        通常情况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给学生解读课文,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在课堂上,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一字不漏的记录下。 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听讲,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改变这种现状,合作学习便是最优选择,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去思考,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体自主意识得到发挥,对于培养学生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学生表演课本剧时,老师的角色绝不是导演,也不是编剧,而该是忠实的观众、后勤兼顾问,最后组织升华,深化。有组织、有任务、有分工的放手,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编剧本、选角分工、准备道具再到入情入境地演绎,学生不仅赏析吸收了文本的精华,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更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
        (二)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锻炼学生思考能力
        填鸭式教学是传统语文教学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当然老师会设置很多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由于课时需要,往往无法给与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只要学生没有及时回答出来,老师马上就会给出正确答案;再加上,学生多,且层次不一,无法做到兼顾,课堂参与率不高。合作学习却不同,合作学习有课前布置,学生有足够时间准备思考、发表意见;同学之间还要进行讨论,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课堂再也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三) 有利于合作意识养成,素质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主要培养核心素养能力,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作合作学习模式,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平台,就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因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一个人很难高效完成老师的任务,这时需要同学合作才能完成,在课堂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讨,那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合作意识习惯。与此同时,在明辩中,在沟通交流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等素质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可见,与被动学习相比,合作学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也确实存在不容回避的困境难题。


        从教师方面看,老师在整个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是起到主导作用是关键,但在现实教学中存不足。其一,合作学习前没有给小组足够时间去准备;其二,合作学习中没有存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思考时间;其三,合作学习后没有进行整理及评价;其四,在合作学习过程,没有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积极不高,消极参与课堂合作,没有主动性。
        从学生方面看。合作学习是集体的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小组成员之间需要进行沟通和交流,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才能提高团队意识,在课堂调研中发现,学生参与度、合作意识不积极。主要表现:一是自我意识较强,过于自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员之间得不到互相配合;二是小组成员角色扮演混乱,角色定位不准确。小组合作学习通用的扮演角色有组织者或组长、记录者、倾听者、讨论着、发言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而在课堂中所展现出来的仅仅有小组长外的角色扮演到位,其他角色均处于混乱状态。
        通过对现在合作学习存在困境进行分析,要让合作学习真实有效发生,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掌握小组成员角色分工,让学生能力充分发展
        合作学习首要步骤是小组分工,小组分共并不是随意结合,或者让学生自由给合,那样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小组的分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为了让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就要让学生实现能力最优搭配,老师在分组前必需了解班上的学生个性、学生优点及缺点等。在分组之后, 教师还要细化合作学习小组角色,明确成员角色职责。只有分工到每位同学,让他各施其责,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团队整体合作能力,排除小组合作中的滥竽充数现象出现。
        二、有效控制合作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素质能力
        首先,给学生留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能简单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的知识与经验自主建构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合作学习须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经过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才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  其次,给学生留有足够交流的时间。在交流讨论一个问题时,只有充分讨论才能思维碰撞,才能创造思维,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否则会流于形式,当然,在讨论中教师要有耐心,在学生讨论中要给矛学生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把每个问题讨论个水落石出。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研究表明:“教师所组织的教学能对儿童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变主角为主导。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引领者。先学后教,老师不能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讲上。要有针对性,学生学的会的不用教,学生不会的老师就要重点讲。如在问题上,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合作学习是一种保障,在语文教学合作过程中制订多元评价体系,是必要的。我们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我们可以进行自己评价,他人评价,老师评价等,教师的评价有一定的鼓励性、启迪性和鞭策性。学生自己评价可以发现问题,如自己不足之处,问题所在,他人评价可以进行反馈问题,然后及时修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新趋势,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还是存在缺点,但是只要教师合理利用好合作学习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课前准备,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控制合作学习时间,引导好学生,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合作学习便能更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欧曼君.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陕西教育,2012(12).
         [2] 程永超.合作学习中的“不合作”[J].教学与管理,200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