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彩连
广东省从化区城郊街北星小学 广东 从化510900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不断深入,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及理念,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小组成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仍然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技巧。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今后学习。因此,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相互沟通、合作中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有效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校园,才接触到集体生活,而大部分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很难理解团结合作的真实含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几人一组,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结合自身对问题的看法加以分析总结。这样的教学不但能让学生们了解团结合作的真实意义,还能有效的改善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全体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共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普遍年级较低,自身的认知还在初始阶段,而传统应试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趣味性,还会对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产生厌烦心理。小学生都有着活泼、爱玩的性格特点,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物上,在教学中时常出现上课溜号、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等不良学习习惯。因此,教师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可将创设情境与小组学习相结合,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个日常情境,当学生融入此情景中,教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例如,学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课,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这样的生活情境:“妈妈今天去水果商店买水果,买了桃子8元,又买了火龙果38元,那么妈妈一共要给水果店老板多少元钱呢?”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积极讨论列出数学算式为“8+38=46”。
教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将算式转变一下,变成8+40-2算式的结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两个算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小组讨论得出结果为:“8+40-2的算式比8+38的算式更加容易计算,并且结果是一样的”此过程,通过创设日常情境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选择正确的小组合作时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小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往往在提出一个探究式的问题后,教师还未给学生留出独自思考的时间,就开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没有真正的发挥出来,不利于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注重每一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选择正确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2]。例如,二年级《克与千克》这一课时,教师在提出一个探究式问题后,如,克与千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教师首先留出一小部分的时间供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之后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说出彼此之间的看法,最终整合出正确的答案。
(三)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科学分小组
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注意将学生科学的分成几个小组,而不是随便划分为几个小组。教师要考虑每一组的成员不能人数太多或太少,并且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位数学学科成绩优秀,并且喜欢帮助其他同学的学生作为这个小组的小组长,每一学科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身边,一定要安排一位成绩优秀的同学为他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当小组成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座位进行适当的调整,让相同一组的学生坐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尽量不要干涉学生,让小组长自行分配组员的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有效的刺激学生的思维,培养集体的团队意识[3]。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角的初步认知》这一课,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角的图片,让学生对角有初步的认知,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找教室中的角,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科学的将全班同学分为6人一组,让小组成员运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不同的角。在制作的过程中由小组长分配任务,教师在一旁加以指导,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角的特点。此过程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思考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结论:
终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从创设情景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科学分组、选择恰当的时机入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竞.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 教育科学:引文版:00190-00190.
[2]龚东方.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6, 000(005):27-27.
[3]胡长凤.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性[J]. 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00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