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康传美
[导读] 新时期,为了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康传美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摘要:新时期,为了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以更好地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效性;策略
        引言
通过开展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实效性教学过程,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提高提供有效保证,具体分析如下。
        1 优化程序,明确目标
课堂的时间有限,怎样在有限时间里让教学的实效性加强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去就无法再回来了。但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比如教师运用多媒体的形式来教学,有时把握不好时间,让多媒体发挥了主导,教学的实效性就有所减弱了。再如,学生扰乱了课堂的秩序,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使得教学的时间被耽误了,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所以要优化课堂上的时间,还有要简化上课的程序,确定好课堂的基本目标,进而围绕课堂的中心内容来做教学的工作。另外,还要不断优化课堂的程序,多讲和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减少不必要的赘述,这样才能节省课堂的时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学校组织数学测验,测验结束教师要做的就是对试题进行讲解,并分析测试的知识点,这些都是教学中无法省去的主要内容。但现在有的教师把测验结束后当成了总结的大会,批评测验结果不好的同学,表扬测验结果好的学生,致使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背离,无法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比较考试成绩好坏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要重视对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反思,进而能更好的发挥出教学的实效性。
        2 结合实际,培养思维
学生思维的拓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上把握实效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为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基础。比如,教师在讲解小学应用题的时候,不要只给学生提供思路,也不要提供可以套用的公式。第一,先让学生自己考虑问题,思考问题与曾经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关联性。第二,让学生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有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意思有更好的理解。第三,让学生自己写出几个解题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方法越多越好,然后数学教师再给出公正的评价以及指导性的意见。当教师使用这样的方法,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就能慢慢养成,并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的开阔性培养是课堂实效性提升的体现,帮助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解题思路,调动了学生的潜能,并且用行动实践创新,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以及教学的整体质量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学习“小数”知识,教师可利用分发糖果的形式,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给予优异学生一颗糖果的奖励,对于表现普通,不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半颗糖果的奖励。坚持一周以后,再统计学生得到糖果数量,强化学生对于小数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让教学的质量提高,让教学的实效性增强。
        3 创新训练,深化知识
很多人理解的数学训练就是拿着很多本的练习册,做回家很多的课后练习题,这样对于数学的学习具有辅助性的效果,而数学也确实需要大量的计算。但是小学时期的数学并不是回家做各种数学练习,做很多的题就能彻底学好的。研究证实,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比家里要用心,所以数学教学要体现实效性,还要要巧妙的利用课堂实现。为此,教师可在数学教学训练上加强创新,进而让课堂的收尾时间掌握得更好,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要能够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
学生在学习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家完成作业不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有趣的数学竞赛内容。教师可准备好三套习题,在每套题里面都要有十个混合运算的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五个学生,然后各组开始比赛,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即为获得的组,也是效率最高的组。像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仅能帮学生强化数学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的竞技意识得到增强。从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方面来讲,无疑也是不错的方法,
        4 开放课堂,教学相长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其主要的时间应该集中在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利用好了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减少课后回家面对大量练习题的困境。受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课堂的创造以及想象被限制。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教学的主要目标其实就是有效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不要让他们只是被课堂或是书本制约。为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重视开放性课堂的良好营造,始终让学生处在自由的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能够产生平等化的沟通,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位置以及方向的教学,小学生学起来会感觉到有难度。一方面方向在表述上有点难,另一方面方向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果将位置互换,结果也不同,所以学习起来就有点难度。对于位置与方向这部分的内容,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践位置变换,并在实践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让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高。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开展实践研究,利于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够总结更加高效的教学对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巩永全.浅析提升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措施[J].农家参谋,2019(21):248.
[2]郭昌东.小学数学课有效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50.
[3]唐红.关于上好常规课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239-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