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荣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三中学 1648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一致认为理工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化学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既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本文就对初三化学教学中的生活化知识教学做了一个探究和讨论,以期能够帮助到更多的老师进行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关键词:初三、化学、生活化知识
初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阶段的化学知识大都和生活紧密相连,而且比高中化学更容易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感兴趣。所以在初三的化学教学中要注意生活化知识的合理运用,将化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书本上冰冷的化学理论变成生活中有趣又好玩的,让学生又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的生活小常识,进而就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三化学知识的特点
初中化学是初三学生在此阶段掌握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知识,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从化学中发现生活中的疑难问题,从而进一步树立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内很多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盲目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最终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感。其实初中化学不是很难,只要老师积极引导,利用好初三化学的生活化特点,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育部在初三才设立化学学科,就是明确表示了每个学科都有独自的学科特点,语文便是文科灵性的启迪,而化学、物理等这些理工科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1]。
二、初三化学课堂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场景来创设教学的情境
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来自于身边的真实生活,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创设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一节“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堂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语言创造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谜语,“无形的、看不到、摸不到,但它是生命的象征,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需要它。”询问学生知道它是什么吗?这样的课堂导入,老师通过这个谜语来形容空气,同时将化学与生活有趣地联系起来,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又能得到学生的持续关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习“大自然中的水”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关于水的组成的图片,也可以收集世界各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让学生在了解水的组成的同时,也可以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水资源。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有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把生活导入课堂去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许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事情,但当时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其中是否包含着化学理论。例如,在超市买的快餐很快就会被化学反应转化加热,这时老师可以组织一个关于“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专题讨论,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遇到的奇怪现象。酸雨也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告诉学生酸雨其实是与化学有关的,因为大气中被释放的污染物太多,所以才形成了可怕的酸雨。老师用这种形式把学生的生活带入课堂,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知识与生命的关系[2]。
(三)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些实验,然后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鸡蛋,然后让学生回家后把鸡蛋放进一个装满醋的瓶子里,再进行一周的贮藏期,最后让学生对鸡蛋做一个实验观察报告。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到鸡蛋的外壳已经消失了,里面剩下的只有一层柔软的物质,询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疑问,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个化学反应小视频,从而解除疑惑。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的影子,只要老师细心发现,引导学生去实践和操作,便能让学生通过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能顺利的完成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三、在初三化学中进行生活化知识教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人才,在未来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初三化学的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应该以生活为桥梁,以化学为基础,致力打造一个生动近人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有趣的,快乐的。如果教师只是在学生的记忆中植入一堆理论知识,学生必定会感到厌烦,甚至想放弃学习。如果从生活入手,用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来教化学知识,效果肯定会好得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也会更高的。
结语:初中化学学习和化学教材的编排都是以生活为主题,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也都充满了好奇,但是这些现象学生又不理解。如果这时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就会让学生对这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其自身的化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卢涛.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7)
[2]粟洪.初三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