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 汪洪君 陈樱
[导读] 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也有所提升。
        汪洪君  陈樱
        重庆市綦江区打通中学   重庆 綦江  401445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也有所提升。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最大亮点在于对于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革新,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转变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使得抽象化数学知识直观呈现,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运用之间仍然存在需要改善之处。本文就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路径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前言: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体系当中,数学的基础地位毋庸置疑。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完全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提出与落实,使得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高中数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予以调整与转换,从而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优势。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以新课改为导向,使得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如果教师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难以契合新课改的要求与核心素养理念。从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高中数学课程相对枯燥,学生难以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将信息技术切实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了这个情况,也使得课堂教学中出现新模式,使得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被弥补。但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仍然处于逐渐探索的阶段,需要教师对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进行深入创新与改革。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路径
(一)立足学生体验创设立体式教学环境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能带给学生新鲜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向课堂中导入多样化的元素,比如,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对其进行相互组合,打造立体式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数学教学活动的枯燥感,以直观化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应该侧重于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讲解到“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这个部分时,可以先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环岛赛车比赛的轨迹图、九大行星的运行轨迹图,以微课中的内容为学生讲解其中的数学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插入问题,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并尝试将运动轨迹描述出来。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微课中的内容而过渡到对圆锥曲线知识的学习当中,从而对本章节的数学概念与公式进行深入学习。


(二)借助信息技术搭建合作学习平台
        信息技术在教学环节能够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有机结合。从高中数学课程特点的角度来看,合作探究是一个关键环节。具体而言,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1]。在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在线上平台中共享,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中互相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软件为学生建立线上群组,学生可以自主登录到群组中看到成员上传的信息,并参与讨论。在平台中,学生能够互帮互助、展示与分享、合作探究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以动态演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数学要素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并以动态演示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2]。例如,教师讲解到“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个部分时,可以应用多媒体画板构建空间模型,从三维的角度呈现几何体,对其进行旋转、平移、添加辅助线等操作,营造空间感。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更加清晰的逻辑思维,从而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串联。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模型的方式能够使得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得到转化,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提出更多具有探究性的想法。
(四)开展丰富化实践活动强化学习感知力
        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形成问题解决能力,获得丰富化的学习体验为目标,开展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感知力的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所能获得的实践演练机会较少,且无法完全覆盖到每个学生。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持,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3]。例如,教师可以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讲解“圆锥曲线”的定义,将E值用线段长度表示,拖动鼠标,就能够看到圆锥曲线发生变化,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究。另外,教师讲解到“三角函数”这个部分时,可以利用“动画演示大师”这个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自主操作,做出垂线段、进行拖动操作、观察位置变化等,从而将函数的思维导入进来。
结论:综上所述,以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为目标,信息技术正与高中数学教育的融合程度在逐渐提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体验创设立体式教学环境;借助信息技术搭建合作学习平台;以动态演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丰富化实践活动强化学习感知力。通过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路径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石夕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J].冶金管理,2020(09):211.
[2]李忠辉.信息化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改进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135.
[3]覃佳君,黄茵茵.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5):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