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 150000
摘 要:根据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有用的教育互动不是依托模仿和记忆,还需要学生共同努力探索,实践和支持。并根据交流和其他方法增强数学常识的记忆,了解学习数学的基本要素。近年来,中国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取得很大成功,并已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数学教育实践中,只有重视正确的合作学习模式才可以加强数学教育的有效性。合作学习模式已变成教育发展的必备工具。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初中数学教研过程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总结了合作学习模式教育的好处,以试探将初中数学应用于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协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常用的教研方法,是学生实现自学的有用训练手段之一,对长进课堂质量和教育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室中进行教研时,如果教师想完成一堂课的质量和数量,则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该课程。但是,一些教师无法有效地应用合作学习模型,从而在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造成了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教师不了解协作学习模型的真正含义。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合作学习模型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型的相关策略。
1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和义务教育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数学教育的兴趣逐渐增强。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面相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系统的知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教师教研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务求。
合作学习模式于1970年代出现在美国,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研方法的新型教育模式。这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的成员清楚地划分了不同的任务,并通过各个成员之间的互相扶持,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并大力发展了他们的能力。这意味着可以大大改善和实现教学目标。在协作学习模式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结合个人和集体的不同兴趣并整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可行要素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小组表现是测试学生学习成绩的可参考标准。具体地说,合作学习模式具有以下几条含义:首先,每组成员内部的分工和合作是建立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方法。顾名思义,合作学习模型就会要求同学们联手完成学习目标,以方便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分工和合作贯彻落实互惠互利的目的。在整个分裂与合作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发挥领导作用,以方便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使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分裂与合作最大化各自的利益。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其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发展协作学习模式的起点。
决定如何教学的主要理由之一是,教师是否可以实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标。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增强他们独立思考,分析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合作学习模型的出发点是增强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素质和激发他们的潜力。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第三,合作学习模型的终极目的是实现教育。教师在教室讲习中开发合作学习模式,并通过修改传统课程模式来鼓励和指导学生独立学习。终极目标是加强教室教学质量并达到想要的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初中数学教育实践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为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更好的教育动力。这使初中数学教育脱离了传统的教研方法,使其更加活跃。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用地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讨论的机会和效率,并可以有用地发展初中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有针对性和乐观的研究意识也可以长进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根据合作学习模式,初中生不仅得到了丰富的数学常识,而且还培育了乐观向上的情绪和积极的精神。其次,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通常独自站在讲台上讲不完。学生在课堂上困倦,教室里只有一位教师的单独讲述。在大多数情况下,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低,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或与同学讨论研究的机会。教室里的气氛非常无聊。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另外,初中数学系逻辑性强,理论性强,在师生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当长时间积累各种问题时,学生数学的学习效果变得不足,并且很难提高他们的成绩。以至于教师的教育目标也无法实现。但是,在这样就学模式中,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来有用地增强初中数学课堂的内涵,并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科学地在课堂上放置适当的合作学习模式。
3结语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和理论能力部分拥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有用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教师改变教研观念,增强教研方法,促进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需要注意并准确地应用协作学习模型,以提高课堂效率并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殷世聪 . 大班额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5, (15):263-264.
[2] 乔志惠 .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J]. 教育现代化 ,2016, (9):270-271.
[3] 郑茹萍 . 浅议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J]. 教育现代化 ,2016, (8):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