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科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财神镇中心小学 553206
摘要: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促进数学知识点的内化,为小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及进步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实践
前言: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当中,使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指引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地掌握。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实现数学课堂高校教学目标,为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把握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要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使小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够使小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地探究及思考,实现数学知识点的有效内化,为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于学生学情,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情况做好有效地把握。即小学生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存在疑问?通过对学情的把握,针对性的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指引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以促进数学知识点的内化,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1]。
例如,在开展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教学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要注重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强化学生数学思维,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如结合长方形面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化教学,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平移,使之成为长方形。这一过程中,长方形的长(a)为平行四边形的底(a),长方形的宽(b)为平行四边形的(h)。通过结合长方形面积S=a×b,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这样一来,联系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使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做好知识的分析及思考,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加深知识的学习及理解。
二、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是否感兴趣,关系到了小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当中。通过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充满兴趣,并使小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这样一来,通过利用情境教学,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学习[2]。
在情境化教学模式应用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生活情境,使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从而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小学数学计算知识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开展情境化教学,从而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理解。如在运算教学时,小学生对运算的概念及内涵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情境化教学,深化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如结合小学生去超市买东西结算的情境,使小学生对运算知识进行理解。如理解34+27=?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情境,如买一件衣服是34元,一条裤子是27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呢?通过联系生活情境,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及质量,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三、把握小学生个体差异性,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小学生个体差异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积极与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对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做好把握,从而指引小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探究性学习[3]。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地应用,指导小学生做好知识的探究和思考。通过联系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及作用,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地探究及思考,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4]。
例如,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教师要对学习小组进行有效地划分。通过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差异,做好小组划分,使每一个小组都具备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在学习小组划分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如计算25×43+43×75=?的时候,引导小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在合作学习时,注重让每一个小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发表,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通过合作探究,小学生联系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知识,对25×43+43×75专进行转换,得到(25+75)×43=100×43=4300。联系小组合作学习,关注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和思考。借助于课堂教学实践,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探究及思考,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在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中,联系情境化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小学生知识学习基础,指引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地探究学习,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实现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琴林,沈雅红.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融入数学史的实践探索[J].才智,2020(10):85.
[2]王慧娜.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106-110.
[3]陈红茹,朱孔奎.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101-102.
[4]何彦龙.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