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毛玉泉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毛玉泉
        陵城区于集乡张西楼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5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改革提出给学生“减负”的教育理念,学校为了践行这一理念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减少学生的“家庭作业”。教师通过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模式,给小学生数学课堂打开新的大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仍旧存在一定的弊端,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更重要——这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非常大的帮助。数学是一门能够启发智慧的学科。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按照课本循规蹈矩地讲授知识,课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探讨氛围。学生听不懂教师讲授的内容,下课后又不好意思问,成绩就容易下滑,不能主动分析问题。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力,让他们在小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思考
        引言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相关数学知识,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尝试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这样的教学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在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教师的主导性虽然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教师相对忽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数学课堂当中的发挥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够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培养能够为将数学课堂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提供新的途径,通过独立思考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地构建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最大价值。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思考
        2.1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
        教育改革需要走的路还很长,目前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成果都没有完全达到教育改革的要求和目标。从独立思考能力来看,影响小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因素很多,目前学校的学习资料除了教材还有各种各样的辅导书,这些书籍的内容千篇一律,只能实现教师的题海战术,但练习越多学习成果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角色不是背诵教材、复印资料的机器,只有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并且满足学生高层次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愿自主学习的心理弊端。人类的智慧都是来源于生活,教育知识也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知识的教授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只有生活化的启发才能引导学生持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立体的图形和事物随处可见,教师不应拘泥于黑板和教室这一方土地,鼓励学生将数学课变成“手工课”。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学生视角下进行方体的手工创作,也要让学生积极发现身边的“数学点”,或一幢房子、一块橡皮擦,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和思考。遇到有难度的知识点采用“抛砖引玉”的教学方式,先设立一些相关联的简单知识点,再逐步加强知识点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持续思考的良好习惯。
        2.2增加课堂活动,促进知识应用
        通过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在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氛围之中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因此,教师应当在小学教学中通过增加数学学科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讲解《图形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让我们首先开展一个剪纸的活动,首先请大家选择一张正方形,然后将其对折,在折线的其中一面画出自己想要画的形状,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线将这个图形剪下来,看看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形状。”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在数学课堂当中展开了一个剪纸的课堂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纷纷地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之中,整个数学课堂内对于学习图形的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氛围非常浓厚。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展示所得到的形状:“有没有同学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剪下来的形状呢?”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纷纷对图像进行了积极的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发现所得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沿折线左右两边的图形是对称的,教师再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引入到课堂之中,然后引导学生:“那么大家还能够在生活当中找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吗?”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首先通过课堂活动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应用到课堂之中,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去发现生活当中应用轴对称的现象,有效地带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数学课堂之中的应用。
        2.3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对鼓励学生,一直以来,都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是非常赞同鼓励学生,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心。这也是当前社会的主流观点。另一种声音是既不赞同体罚学生,又不赞同表扬学生。这种声音是比较少的。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主要看法,在这里不再赘述。笔者认为,教师还是要多表扬学生。称赞学生能极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现在的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太看重成绩了。如果学生成绩不好,他们就会批评学生。家长们往往认为批评孩子具有普遍性,自己小时候父母管教不严格,现在对待自己的孩子,就要特别严格。但每个孩子是不同的。这种方法对有的孩子有用,有的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们来说,这种方法是苦涩的。表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表扬学生的过程中,不能把他和某某同学放在一起对比,而一定要和他自己之前的情况相比,看他的成绩是不是比以前高了,哪方面还有不足,知识点是不是掌握得更好了。如果人生是一个坐标轴的话,每个人都处在横轴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必要和其他同学对比。
        2.4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走到学生中间,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探究学习的任务,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实践学习: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所学知识,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能感受到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果的喜悦,进而更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发挥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能够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的殿堂。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的重要学科,其在教学方式上也应采取多样性原则,以便学生思想建设工作的开展。在进行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时,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十分有限。在培养学生独立习惯的道路上还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途径。总之,无论方式如何变化,教师、学生、家长作为教育环境的主体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越发优秀的学生群体,为社会的发展谋福利。
        参考文献
        [1]刘玉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8):113.
        [2]熊兴琼.浅谈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神州,2017(25):75.
        [3]任瑞娟.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6(22):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