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企业需求,明确职教培养方向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江映瑜
[导读] 本文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和调研,了解公司的情况和毕业学生在公司下属企业的工作表现
        江映瑜
        重庆职工会计专科学校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的走访和调研,了解公司的情况和毕业学生在公司下属企业的工作表现,以及企业对职校学生各方面素养的相关要求。对今后的培养方向做出调整,以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企业调研;职教;语文
        
        为了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和企业对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提高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我部教师前往学校合作企业——重庆海尔工业园空调生产车间和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研学习。
        一、调研内容
        此次调研的目的,首先是了解公司的情况,能够在今后教学中更加准确的向学生介绍公司的情况;其次是了解实习学生在公司的实习状况及表现,学生对于公司实习的适应情况,公司对于工业学校实习学生能力的评定;最后也是为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教研工作,收集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参观生产车间等形式,着重围绕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就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内容创新等问题与实践单位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刻的讨论。
        在调研过程中,港力环保公司的相关领导向我们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及发展情况,我们了解到我校学生在公司下属企业的实习情况和校企合作的开展情况,收集了企业对职校学生在知识结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在海尔空调公司,相关负责人热情地为我们讲解企业及生产的一些情况和我校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及发展前景。公司领导讲到职校毕业生在海尔的成长轨迹,提到新员工通常经历“兴奋期—失落期—烦躁期—稳定期”的心理历程,企业对员工队伍的培养打造以及对他们心理成长的重视让老师们深思。  
          二、收获与体会
        深入企业走访学习,不仅使我体验了企业工作的艰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距离。通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进一步理清了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了解到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模式。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践操作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工人,是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工。中职学生的实习岗位均为生产第一线,从事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生产设备操作等工作,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动手和操作能力远比他们的理论要重要得多。所以我们要认清形势,课程的设置要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服务。


现在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中职教育教材、教法没有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不大。中职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突出技能教学,应多一些应用的知识,少一些理论的知识。
(二)职校教师要走进企业实践,不与企业需求脱节。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须有一桶水。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自己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生的。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职校教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而偏重理论的旧式教材把职业教育引向了一个死胡同。为了完成职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职校教师必须走进企业实践,先让自己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不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才能培养出与企业对口的学生。
        (三)做好学生心理定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为了利润,学生的实习企业都采用两班制,晚上工作12个小时。在生产任务很重,订单很急的时候,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由于时间长,需要集中注意力,许多学生都叫累,吃不起苦,不能坚持下去。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之间,许多学生的是学习、品行上的差生。这些学生在学校里面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他们进入社会后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眼高手低,怕苦怕累。所以,对于中职学生,要从一开始就抓好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把企业文化引入学生德育,培养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勤劳致富的思想。要教育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遵守纪律,遵守时间,遵守规章制度。培养他们在社会上和企业里要有务实的精神。这次实践调研中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和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的回访了解到,学生毕业后对自己职业及职业规划的认知比较匮乏,有些甚至还未能把自己从学生的角色中转化过来,把一些在学校中的陋习继续带到了工作当中。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职校老师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定位教育,帮助学生找对自己的位置,对学生进行吃苦精神的培养,为他们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作好心理准备。
        结束语:
        通过亲身调研,我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教学生什么知识,怎么教,都应该仔细思考,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根据企业对员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的要求,修订教学计划时加大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培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综合素养,处理好复杂的社会关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职校老师应该教书与育人并重,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更好地适应职场生活。

作者简介:江映瑜         供职单位:重庆职工会计专科学校
职称:高级讲师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红岩村重庆市工业学校、邮编400043   电话150232338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