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陈天梅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融合得越来越广泛深入
        陈天梅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十二中学         163412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融合得越来越广泛深入,并为提高教学效果带来积极的作用。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地理;兴趣;重点难点;地图
        接下来,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解决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融合信息技术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展开研究。
        一、融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其对于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开阔眼界、丰富认知和推动学习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投影、互联网、电子互动白板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把乏味枯燥的地理知识、深奥难懂的地理理论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具体。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地理课堂中,能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变得主动,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会更好。
        比如,初中地理八上《疆域》这一课,主要学习目标是要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轮廓、简称及行政中心。这节课内容繁多,如果老师在地图上按顺序讲解,课堂不但单调而且还不利于学生识别记忆。而课堂上播放希沃白板课件,让学生拼图,按方位顺序一个一个拖动省区轮廓图到中国政区图中的相应位置,学生瞬间注意力集中到白板上的轮廓图,在快乐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记住省区的位置和轮廓,达成学习目标。另外,关于简称记忆起来比较枯燥,课堂上利用希沃白板里的游戏功能,设计配对游戏,让学生到白板前来搭配省区全称和简称,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关于省区行政中心的学习,设计成两人对决游戏,两名学生在白板上点击认为正确的行政中心名称的移动文字,一比高下。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事半功倍。
        二、融合信息技术解决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语言”。地理课程中的许多重点、难点知识的突破,都需要借助地图这一地理知识的载体来突破。地理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把地图展示给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课件,把地图上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突出显现出来,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地理课堂具有动态性,可操作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学生思维灵活 ,更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比如,初中地理《河流》一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能从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外流河和主要内流河。从多个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训练地图、文字资料阅读的能力以及地理图表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是,影响我国外流河的流量、汛期、结冰期等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的主导因素。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知识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南北地区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流量上的差异,以及流量最大时出现的季节,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很容易想到降水量的多少是影响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展示塔里木河的源流视频和外流河长江水系图,引导学生观察塔里木河和长江的河流补给水源的不同,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学生立刻就能回答出内、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的根本原因。可见,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形成感性认知,进而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重点和难点知识。?
        (三)融合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特点,包括影音、幻灯片投影、视频课件、各种图片素材。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平面的地图跃然于大屏幕之上,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作用。把这些信息技术融入到地理课堂,会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使教学内容充满立体感,知识变得生动,帮助学生多方位接受知识,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更有利于深刻掌握地理知识,达成课堂学习目标。
        比如,在初中地理八上《地形和地势》一课的学习目标是,在中国地形图上掌握我国四个大高原、四个大盆地、三个大平原的分布以及主要山脉的分布,明确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呈现三级阶梯式分布的特征。在教学中,我们把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形立体图展示给学生,学生立刻观察出我国地势高低起伏很大,发现地势低平的平原分布在东部,纵横交错的山脉在西部形成网格,在网格中有盆地,有高原。再把地图转换成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在交界处落差很大,呈阶梯状分布。然后借助多媒体视频技术,把课文中的地形分层设色地形图转移等到大屏幕之上,找出阶梯界线处的山脉和位于山脉间的四个大高原、四个大盆地、三个大平原等主要地形区。立体地图、剖面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多种地图的交替使用,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到我国地形地势的分布特点,直观了解我国地势和地形的特征。
        结束语:
        总而言之,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们带着兴趣投入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中,相互讨论、提问并合作总结,从而掌握有关地理知识、增进智力,使学生们在地理课堂乐学、想学。

参考文献:
[1]韦淑清,王光成.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赜[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7):69-70.
[2]田宝双.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194.
[3]刘萍.新课改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9(10):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