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琪
邹平市好生小学 256219
摘要:在小学时期,儿童思维方式还没发展成熟,缺少生活阅历以及生活经验。在此阶段,班主任需对儿童思想方式以及行为规范加以合理引导,这样除了能够降低班主任实际管理难度之外,同时还能促使儿童在成长期间获得更多帮助。在班级当中,班主任属于核心人物,其肩负教育儿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进行班级管理的重任。班主任运用的管理模式会对班级管理以及儿童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本文旨在对核心素养之下小学阶段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班主任;管理模式
前言:伴随新课改逐渐深入,在现阶段的课程教育之下,需要建立把发展儿童核心素养当作基础的管理体系,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儿童学习以及生活当中,班主任和儿童接触时间最长,能够对儿童的行为习惯产生直接影响。班主任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质量,除了能够提升儿童的学习效率之外,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这对儿童后续学习以及未来成长非常重要。所以,对核心素养之下小学阶段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展开探究意义重大。
一、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教师需促使儿童全面发展,除了对儿童实施科学文化方面教育之外,同时还能有效发展美学品鉴、身体素质、品德修养与劳动品质。在过去,小学阶段的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期间,应试教育这一理念早已不适应当代社会整体发展及需要,致使儿童综合素养较低,难以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核心素养对于儿童发展十分重要。德育指的是人具有的思维品质,在德智体美当中,德育处于灵魂地位。如果德不配位,势必会遭大殃。不管多么优秀,拥有多少文化储备,学历多高,如果不具备良好品德,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所以,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期间,需要着重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着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这样才可为儿童的后续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当前小学教育现存问题
(一)太过追求儿童成绩提升
太过关注儿童成绩,会对儿童个性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尽管当前新课改要求学校着重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不能让分数对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产生影响。然而,如今在小学教育之中,不少教师仍旧只对儿童分数加以重视,致使班主任对儿童核心素养加以培养期间承受较大压力,无法有效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二)管理方法存在问题
当前,不少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期间,管理方法以及教学方法全都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一些班主任并未对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加以深刻认识,继续沿用以往教学以及管理方法,除了对儿童成绩加以重视之外,并未注重发展儿童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对儿童思想与语言方面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误区。
三、核心素养之下小学阶段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一)对班级管理这一理念进行更新
进行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具有的管理理念必须与时俱进。班主任具有的管理理念会对管理制度和模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班级管理这一理念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为此,班主任具有的管理理念需要由过去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变过来,着重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在小学阶段,班主任除了要对儿童成绩加以重视,同时还需在思想以及品德方面对儿童加以关心与关注。同时,班主任还需利用课下时间多和儿童进行交流,对其思想加以了解。针对一些危险想法以及观念,班主任需及时帮公主儿童树立起正确理念,积极引导儿童,避免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在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需平等对待所有儿童,不要用成绩对儿童进行评价。比如,某校王老师进行教学以及班级管理期间,用全面以及发展目光看待与评价儿童,成绩只是对儿童综合素质加以衡量的一个指标以及参考。
王老师在课下积极和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在文艺表演与运动会这些活动当中了解儿童能力,对儿童班级的荣誉感、思想道德及处事方式进行全面了解。成绩较差的儿童并非坏学生,其具有的道德品质以及班级的荣誉感并不比成绩好的儿童差。王老师进行班级管理期间,平等对待所有儿童,对所学儿童都十分关心。王老师值得所有教师学习,王老师对班级的管理方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在培养儿童综合素质这一方面拥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二)让班干部进行轮流转换
对班干部进行选拔以及任用,这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期间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假设将班级比喻成一栋房子,则班干部是这栋房子当中的骨架结构。班干部对于班风建设以及学习氛围的营造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班主任需在班干部的任用及选拔方面多下功夫。班主任可让儿童轮流担任班干部,让所有儿童全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此种轮换交替的方式,除了能够遏制一些班干部出现恃宠而骄这种状况之外,同时还能让所有儿童对班级管理具有的复杂性以及困难程度进行体会。当平时喜欢捣蛋的儿童担任了班干部以后,可以对管理者具有的难处进行体会,当其换位思考以后,可以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会去扰乱班内只需。比如,班主任可制定班长轮换制度,让儿童按照学号每人担任一天的值日班长,促使所有儿童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
(三)与儿童构建高效的沟通渠道
若想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质量,班主任需对自身形象加以改变,促使儿童敢于同时乐于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这样可以促使班主任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当中,师生关系都属于一个重要环节,良好师生关系除了能够促使班级管理有效进行之外,同时还能让儿童在管理当中受益。进行班级管理期间,班主任需用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所有儿童,不要按照成绩对儿童区别对待。班主任只有强化和儿童的沟通力度,才可促使管理效率有效提升。因为受到思考方式与生活环境较大影响,儿童具有的个人能力会存在较大差异。班主任需对此种差异性加以正确对待,运用灵活方法进行班级管理,对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而且,班主任需对评价方式与内容加以慎重考虑。如果班主任一味表扬儿童,会导致一些儿童出现骄傲心理,如果教师一味批评儿童,会打击儿童的学习信心。所以,班主任必须把多方因素进行结合,对儿童实施综合评价,这样才可促使儿童对自身不足加以正确认识,对自身不足加以改正[1-2]。针对表现较差的儿童,班主任需进行强化引导,借助表演以及鼓励帮助这些儿童树立信心,促使儿童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四)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直以来,教书育人都是学校具有的重要作用。然而多数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期间,更加注重教书这个部分,常常忽略对儿童的道德品质方面教育。但是,班主任只有帮助儿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才可促使儿童健康发展。在小学时期,因为儿童非常好动贪玩,在平时生活当中经常犯错。班主任可借助此类问题对儿童诚实品质加以培养[3]。比如,某名儿童在课间与其他同学玩耍之时,一不小心与窗帘缠绕到一起,之后将窗帘撕扯下来。假设此时班主任严厉询问儿童事情具体发生经过,让犯错儿童主动站出来,必然会引起儿童的恐惧心理,难以认识到自身错误。此时,班主任可用和善语气对待儿童,让儿童认识到自身错误,及时对错误加以改正,这样才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论:综上可知,在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属于主导者,能够通过管理对儿童不足之处加以及时改善。小学是对儿童个人素养加以塑造的黄金时期,班主任在对儿童学习体验加以尊重的情况之下,不断对管理以及教学方式进行丰富。为此,班主任需对班级管理这一理念进行更新,让班干部进行轮流转换,与儿童构建高效的沟通渠道,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培养儿童自我管理这一能力,进而促使班级管理实际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君霞.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20(08):128-129.
[2]王斌.核心素养背景下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64.
[3]董艳,鲁利娟.信息素养: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必要利器[J].教育科学研究,2019(06):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