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凤
安徽省淮北市第九中学 安徽省 淮北市 235047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落实和发展,音乐课程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素养发展,因此需要培养其乐感,以提高音乐感受,促进核心素养的建立和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课程安排和实践引导,需要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创新教学方式,做好互动交流,发展个性审美,以此保证乐感培养的有效性,也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建立一个音乐鉴赏和实践结合的教学环境,促使自主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培养;意义;不足;方法
前言: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在内容和知识点的结构上带有一定的个性化,无论是音乐表达,还是音乐鉴赏都带有情感认知在其中。乐感是个人音乐学习和鉴赏当中的自我感受,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做乐感培养是提升其学习认识和思想体会的主要方法,也是基于素质教育下的核心教学工作,需要做实践落实。
一、初中音乐培养学生乐感的意义
乐感培养虽然不是音乐教材中的内容,但是在教学中做理论和实践的提出,有助于音乐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审美鉴赏的深入体会。乐感的培养让音乐知识的展现有具体的内容,也让学生可以获得个人音乐体会,实现学习意识的而激发,增强音乐文化的理解。而且乐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认识更为深刻,寻找其中的特点,有情感的深入和文化性质的思想学习,可以带动审美能力的提升[1]。
乐感培养的落实能够让学生深入到音乐鉴赏当中,去做不同音乐内容的个人品鉴,并且在乐感的基础上做个性表现,也就实现了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养成。乐感的培养与鉴赏是一体的,培养教学符合新课改教学目标,解决以往单一性的唱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程中获得综合能力的进步。
二、初中音乐培养学生乐感的不足
(一)缺乏乐感培养课程
乐感不是固定知识的教学,需要在音乐知识的学习基础上,促进学生建立音乐感觉和感知思想,这是音乐鉴赏的必备能力,在培养上要注意实践体会。但是在目前的初中音乐课程中,乐感培养的开展过于简单,教学内容的主体依旧以音乐理论知识为主,没有认识到乐感培养的意义。所以课程安排也就呈现出理论多,鉴赏少的情况,乐感培养没有实际的过程,也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培养效果也就无法得到保障[2]。
(二)教学思想较为陈旧
对学生乐感的培养不是让学生去做随意性的音乐感受,需要教师作引导,树立感受和感觉的方向,以让乐感有音乐文化的支持,也有个性化的发展。可在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较为陈旧,重视知识教学,忽视学生的想法和认识。学生在教学中处于接受学习的状态,既无法完成乐理的理解和积累,也没有个人乐感的实践,所以乐感的培养也就缺少实效性。
三、初中音乐培养学生乐感的方法
(一)开展鉴赏教学,丰富学生音乐感受
初中阶段课程的教学开展要把握学生的个人参与,在乐感培养中要做音乐知识的感知培养,还要做音乐鉴赏的情感培养。所以,应建设鉴赏教学课程内容,带领学生做音乐作品的分析,挖掘其中的音乐知识和情感表现[3]。鉴赏教学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感受,也让教学能够从知识和文化的双重角度卡子涵,有助于综合性体会的成长,促进语感的综合能力提升。比如在《红旗飘飘》教学中,需要单独开设鉴赏课程,让学生去分析《绣红旗》《国旗颂》等歌曲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具体的知识和教学形式实现乐感的培养,也提高音乐课程教学效果。
(二)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感知内化
在培养学生乐感的过程中,需要挖掘学生的个人体会认识,并且发展个人乐感的实践表达,这其中受课堂教学形式和学习意识的影响较大。实践情况是学生在音乐课程中的感知体会没有自我展现的空间,感知音乐的意识不强,缺乏学习和品鉴的主动性。对于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状态,让音乐知识内容的呈现更为丰富,增加学生在学习和鉴赏中的体会认识,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其获得个性音乐需要,并能做乐感体会和实践表达。比如在《走进西藏》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推送歌曲的写作背景和歌曲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做鉴赏学习,然后在课堂中安排个人审美表达,做歌曲的视频播放,使歌曲呈现更为具体,提高情感认知。这样在之后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做自主表达,进行歌唱,也做鉴赏交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让音乐课程中的乐感培养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具体的内容,符合初中生的音乐学习需要。
(三)组织情感交流,推动学生自主发展
乐感培养中情感认知是困难,特别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变动较大,差异性也较大,音乐文化的情感认知容易出现偏差。鉴于此,在教学方法上应组织情感交流,让学生将自身的乐感体会表达出来,并以互动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理解,保证自主发展。比如在《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单元教学中,其中的歌曲带有较强的历史性和德育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做合作学习,让学生去陈述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让思维认知和情感体会有所延伸,在交流互动中完成正确的审美,以此就能实现乐感培养下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注重个性审美,增强学生鉴赏意识
个性审美是乐感培养的核心,因为每个人的音乐喜好不同,生活经历也不同,在同一音乐作品的鉴赏中会显现出不同的认知。作为音乐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鉴赏意识的培养,给予更多地表现技术,并建立学生喜欢的教学环境。比如适当的引用现代歌曲,鼓励学生做歌唱表演等人,使音乐课程中的乐感培养成为具体的活动,保证学生参与的前提下,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论:总而言之,乐感的培养是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其中的不足应做实效性的改变和创新,让乐感培养成为音乐知识教学的一部分,推动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素养提升。但是在培养方法的实践中,不仅要以学生为核心,更要注重学生在鉴赏学习中的表现,把握乐感体会的方向和能力养成,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促进音乐课程改革的高效进行,让初中生在其中有知识、文化、情感、能力的综合性成长。
参考文献:
[1]冯星.初中音乐教育对乐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7):149-150.
[2]李丹.新课程下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J].启迪与智慧(下),2020(06):75.
[3]李娜.谈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J].文化产业,2020(0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