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董亚男
[导读] 近些年,人们对教育模式的创新关注力不断提高
        董亚男
        锡林浩特市第五小学  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摘要:近些年,人们对教育模式的创新关注力不断提高。现阶段,新课程标准下明确提出,要提升小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丰富学生英语文化,使得学生具备英语思维。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下,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与英语课文,忽视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文化的积累。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文化教学
        引言
        作为全面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全面发展学生思维的学科,英语不但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思维的工具。英语课堂应当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思维拓展的课堂,也是一个个性展示的阵地。特别是新课标实施以后,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只有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新的思维方式。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对于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三分钟的热度,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拓展学生原有的知识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当前,思维导图作为目前最有价值的教学工具,在我国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思维导图的特点
        第一,关键词突出,结构鲜明。教师在设计思维导图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个中心主题,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围绕中心展开,并作为分支加以延伸。在分支上教师可以画出想要表示的图形或者关键词。这样不仅容易理解,而且简明美观,可视性强。第二,弹性大,利用发散思维。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提取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量、思考程度、设计风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图表现出来。它能将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效结合,从而方便学生进行学习迁移,在内化所学的基础上拓展新知。
        2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2.1利用单词拓展文化联想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英语文化通过阅读、词汇等不同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向学生渗透英语文化。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英语文化知识内容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既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在布局上也存在一定的分散性,需要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英语文化内容进一步梳理并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有效提升小学英语教材中英语文化的系统性,提升英语文化知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带领学生深入的体验英语文化知识,感受各部分英语文化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与关联性。从而更好的以联想与想象的方式掌握英语文化,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能够将英语教材中英语文化进行延伸与拓展,打破传统英语文化教学的束缚,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印象,在关键词与发散性思维的作用下,构建起英语思维导图,将英语文化渗透给学生,加强英语文化之间的逻辑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对英语文化的印象。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英语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先要找到与文化相关的关键词,并以关键词为核心,带领学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关键词概念展开发散思维,了解具体的定义、特点等内容。了解文化发展形成的过程。通过以关键词为核心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关键词的具体概念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尝试构建文化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英语知识与英语文化。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当教师在讲授《My favourite season》一课时,教师可以将season作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并以此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词汇拓展与归纳总结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

根据学生对季节的了解,在核心词汇season的基础上分别拓展出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个季节,然后在这四个季节单词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将不同季节的特点与活动内容作为关联词汇。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及知识,进一步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培养学生以发散思维对关键词进行拓展与发散联想,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相关英语知识及英语文化的理解及印象,帮助学生构建以关键词为核心的文化知识体系。
        2.2阅读中的应用
        阅读是很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难点,有不少学生表示做英语阅读时存在难以看懂文章、做题总出错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时间积累且得不到解决,加上考试压力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英语阅读能培养学生读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其培养英语语感。以往教师为解决这类问题多采取“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或是总结答题技巧,或是督促学生进行海量阅读,采用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只注重提高分数,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使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不断扩大。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不断积累和重复训练学得更好,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会丧失兴趣,进而导致英语学习的效果日益滑坡。
        教师可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将思维导图嵌入英语阅读教学活动,通过如下步骤解决学生阅读中的困难。第一,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后,由教师带领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初步运用思维导图得出文章大致结构。第二,教师理清文章层次,带领学生逐段阅读,分析每一段的讲述内容,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梳理思维导图脉络,为思维导图添加枝干。第三,教师找出关键句逐个攻破,和学生一起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思维导图修整完善。第四,教师应启发学生归纳总结阅读的经验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例如,学生在阅读Christmas这篇文章时,在回答“When is Christmas? What can we do on Christmas day?”等问题之前。教师先指导其整体把握,再分别找出圣诞节的具体特征、具体活动等,最后挖掘细节,进行通读。这样英语文章在学生眼里就不再是大量单词的堆砌,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脉络导图。
        2.3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后的应用
        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使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这能让教学更有价值和效率。教师因为已经使用思维导图对整个文章进行了大范围的梳理分析,并且绘制了相关的思维导图,加强了本次阅读在学生当中的印象和价值,方便学生进行实际的联想。在进行实际的思维引用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加强认识、复习,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制定最后的任务。教师要对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和英语阅读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和知识点的回顾。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巩固学习、加深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的任务,不仅仅还是培养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具备文化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英语文化教学中,可以利用关键词发散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文化内容与英语知识的印象。在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本文探究了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英语文化中的方法,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提出更多的参考,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香.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6):79-81.
        [2]马琴玲.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