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戈
武汉文理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国民身体素质却呈现下降趋势,大学生群体的表现特征尤为明显。导致大学生身体下降的原因相对较为多元,缺乏健身意识、缺乏完善配套措施、缺乏合理课程设置等均涵盖其中。跆拳道属于一项新兴竞技运动,具有与较高的普适性,其教育作用与锻炼功能较为明显。将其在高校进行普及与推广,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还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高校体育;跆拳道;优化策略
一、高校跆拳道教学的主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跆拳道运动属于一项较为综合的运动项目,将速度、力量等融为一体,通过跆拳道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学生在学习与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其中的关键技能,但技能的提高需要将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完善学生的身体素质,需将较大的运动量作为支撑。学生在进行大量的运动时,心肺功能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将体内多余的脂肪逐渐转化为肌肉,在具体的锻炼过程中既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在东方民族文化中,跆拳道运动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项运动的开展,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均包含其中。除此之外,身体健康、精神内涵以及礼始礼终等优秀的内容也是开展这项运动的前提基础。高校通过开展跆拳道运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与练习过程中,还能够通过艰苦的训练磨砺自身意志,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对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学生养成良好性格
进行跆拳道运动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击倒对方,而是在这一过程中明白团结、互助、友善的重要性。因高校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民族与不同地区的学生,其性格特点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高校可通过跆拳道将学生联系在一起,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提高相互的认知度,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并养成良好的性格,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既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与健康的心态,也能够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影响高校跆拳道教学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专业教材内容
跆拳道教学教材尚未得到统一,所制定的教材大多由教师参考跆拳道专业训练教材所制定的,难以满足高校公共体育课所提出的要求。因高校跆拳道教师在选择的教材的过程中,会掺杂一些个人喜好,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高校跆拳道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并没有根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导致理论教学缺乏系统性,技能训练十分混乱。若教材内容与实际相脱离,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环境,只是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则会直接降低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与其他运动相比较,跆拳道运动的起步时间较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导致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十分有限。高校跆拳道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相对较高,但在人员构成方面较为复杂,部分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且系统的训练,甚至还是其它运动项目当中退役的运动员,对于跆拳道的理解与教育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
受相关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教学纲领的科学性,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难以保证跆拳道教学质量,在教学资源等方面也无法得到保证。
(三)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高校现阶段所选择的跆拳道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不足,但是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及内容安排,应结合高校目前的具体条件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爱好等进行合理设置。从整体层面上看,目前高校跆拳道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较大差异,主要通过亲身示范讲解之后,由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当学生掌握其中的技能之后就能够进行对抗训练与比赛,但这样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相比较较而言,专业的跆拳道教师在高校内部较为缺乏,理应得到高校领导者的重视,积极引进专业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过于看重学历,但从事跆拳道研究人员的学历十分有限,高校在聘请教师的过程中应考虑实际需求,专业素养过硬的专业人员即可参与到跆拳道教师队伍当中。另外,对于高校现有的跆拳道教师,可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为其提供二次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高校跆拳道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完善跆拳道教材指导体系,对以往教材混乱这一现象进行改进。教师在进行跆拳道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关动作技巧,还应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结合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达到创新教学模式,明确科学与效率的重要性。与以往循环往复的动作训练相比较,趣味化的教学方法更受学习的喜爱。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在教材系统当中融入跆拳道礼仪、跆拳道文化等内容。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优美、实用的动作中,展现出跆拳道的运动精神以及竞技美感。
(三)采取分层组织形式
第一,因跆拳道的本质属于体育运动,具有系统性与连续性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进行完善,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经过系统的考核与评价之后,明确学生现阶段的技术掌握情况与身体素质,对其进行小组划分。第二,结合学生的训练成果以及对动作的掌握情况,对组内成员进行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还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效果。
四、结语
相比较而言,跆拳道属于一项较为时尚的健身项目,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因跆拳道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在具体的发展历程中,应将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作为基础,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受各项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应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完善,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跆拳道的魅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跆拳道的作用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肩关节运动损伤机制及预防与康复训练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A]. 宋庆全,刘卉.第十九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17
[2].跆拳道运动对10~12岁女性跟骨超声骨质参数的影响[A]. 陈佑学,李琪,尤桂杰.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 2010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索与实践——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A]. 张文涛,刘翠玲,章列成,罗林.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19
作者简介:戴戈(1986-05),男,汉族,籍贯:武汉市,当前职务:专任教师,当前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