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电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陈佳琪,张海鹰,孙美美
[导读] 《电工技术》是本科非电类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陈佳琪,张海鹰,孙美美
        (海军航空大学,山东烟台,264001)
        摘要:《电工技术》是本科非电类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电工技术相关的工程分析和计算方法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于高等教育教学当中,成为了新型教学模式。考虑到电工技术课程的通识性,学校应引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探究,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向能力转换。本文会结合本科学生的特点,从多个角度阐述分析,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电工技术;教学探究
引言:《电工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教学环境下,高等院校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正确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与评价进行改革,从而满足当下教育多元化需求。在教学规划时要注重实践次数的安排,引领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教师也许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帮助学生获取最新的电工技术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一、《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电工技术教学所包含的知识量较为丰富,教师需系统规划,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现阶段课程内容繁多复杂,教师需不断的扩充备课,尽可能将更多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但是却往往忽略了教学主体的重要性,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成效不尽人意。另外,近几年,信息技术手段逐渐应用于高效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程教学形式。但网络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如果学生不会进行甄选,也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电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引领学生高效探究学习
        《电工技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电路理论和电机控制知识。在当下的教学形势下,混合教学模式占据着重要性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习。混合教学主要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以双向教学为基础,有序安排学习任务,融合理论与实践,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教师需深入分析电工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安全等等,构建完善的教学框架。
        例如,在教授“电阻、电感与电容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课程知识前,教师先组织学生提前预习,学生需登入“学习通”网络平台,观看微课教学视频和相关资料,了解阻抗的概念以及测量阻抗特性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以讲解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分析串联电路的阻抗、功率关系为主,提升学生对简单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力。在对应的实验课程前,让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观看示波器、信号源的使用方法视频,提前了解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方便学生在上课时能更快的学会使用这两种仪器设备。
        为了检验学生对“戴维宁定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验证戴维宁定理的实验的设计要求,提供基本的实验器材目录,如电压源、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等,让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并书写设计报告,上传到平台,由教师进行批改和修正。

课上,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根据预设的实验步骤来测量验证戴维宁定理。
(二)完善混合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产物,也是高等教育院校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充分将线上与线下课堂结合,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其次,教师需创新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促进专业化教学持续健康发展。最后,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手段,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打造信息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操能量,促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例如,为了让学生对电工技术课程有基本了解与认识,教师可以先组织一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利用网络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线上模拟操作,演示整个电路的运转路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或者,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开放型课堂,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如在教学“串联谐振电路”中,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法则无法达到高效化教学。所以,教师可以先题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什么是谐振电路的模型?谐振电路有什么特点?在一般的电路中要讨论哪些参数?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建“探究小组”,协调进行实验,对知识、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最后,在教学一阶暂态电路时,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动画视频,并借用示波器图像,让学生分析负载电压波形,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课后,教师可以组建一个“电工技术应用讨论群”,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平台。
(三)创新教学理念,强化学生主体性地位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和资源,导入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从而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程教学中,涉及电路原理、磁路及电机控制等专业知识点,教师需统一组织学生到“学习通”平台学习,登入学号账户,自主挑选所需知识讲解视频,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如果存在技术性问题,学生可以在留言板上写出,教师会及时回复解答。课后,教师会布置一些任务,专门检测学生的专业能力,如“小型变压器的故障检修、判别变压器的同名端”。
总结:“电工技术”属于非电类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且涉及的知识内容丰富,学习难度较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并应用专业知识,教师要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将线上教学与课下实践相结合,实现混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双向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此外,高等教育院校要深入探索混合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教学结构,应用开放化教学理念,从而确保专业学生的稳步学习。
参考文献:
[1]章鲁浩,  张恒. 基于"优慕课"的高职电工电子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000(001):66-67.
[2]黄蕙. 《电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煤炭技术, 2012, 031(003):244-245.
[3]袁洪岭, 何伟丽. 《电工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及教学效果优化[J]. 机械职业教育, 2009(12):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