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芹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港门小学 海南东方 5726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进行反思和改进。本文首先归纳出了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和改进的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课程标准
前言
作文是小学语文考试必考的内容,与此同时,写作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总体而言,基于2019年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来看,目前我国小学高年级段的作文教学不论是在教学任务量方面,还是在人文性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一、基于新课标谈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课内训练的强度不足
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新课标对于学生作文的写作规范性、内容深度、写作速度都有了较高的要求。不仅如此,新课标还明确要求: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需要注重速度训练,且一学年要完成16次课内习作。然而,由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较重,课堂时间有限,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就没有达到一学年16次的课内习作任务,而更多的是以作业布置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习作训练,教师再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然而,没有课堂上教师计时和监督,许多学生难以在保证作文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写作速度的提升。
(二)对于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存在不足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学生能够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然而,这两种文体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非常困难。高年级学生学业比较繁重,许多学生的生活就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比较单调,平时也不太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在写纪实作文时,往往感觉缺乏素材。新课程标准对于作文素材进行了专门的说明和要求,明确要求需要帮助高年级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而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也缺乏对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小学语文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不太注重想象力的培养,课堂氛围也比较凝重。
(三)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重点不突出
小学高年级阶段,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种文体的写作,以及多种写作技巧的应用。与此同时,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比较紧张,且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都具备一定的作文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做到重点突破,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刻板的按照新课程要求的要求进行教学,只注重量不注重质,没有做到个性化教学,也没有实现因材施教,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1]。
(四)作文批改反馈效果不明显
作文批改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在写作方面的不足,并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因此作文批改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一些教师对于作文批改并不重视,甚至有少数教师批改的目的就是看下学生有没有完成作业,连作文评语都不写,只写个阅字,一些学生也没有要重视教师批改评语的意识,导致批改反馈效果不明显,学生难以通过批改评语来提升作文水平。
(五)作文教学互动性不强
总体而言,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性最弱的板块。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的目的不仅仅是自我表达,还是一种交流和传达信息和情感的方式。
要求学生与他人交换修改作文,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没有或者很少要求学生反复琢磨和修改作文,更很少要求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写作是非常私密的事,不是与人交流互动的方式,写作是不需要沟通和交流的,从而也无法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写作技巧,促进写作灵感的产生。
二、提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实际效果的策略
(一)保证课内作文训练的强度
教师要保证高年级学生的课内作文训练强度,保证一学年16次左右的课堂作文训练,并在课堂作文训练过程中不断纠正学生不良的写作习惯,提升学生的写作速度和写作的规范性程度。与此同时,让学生也逐渐提升临场发挥的写作能力,认识到作文灵感的产生往往不需要太多时间。
(二)构建良好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师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感悟生活细节,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趣味和哲理。以《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为例,该例文就讲述了擅长制定计划的爸爸的生活故事,从一个角度、一件小事深入挖掘,通过描述爸爸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过程展现爸爸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借助这个例文,告诉大家,不只是出去玩或者有一些特殊经历就是生活,工作、学习、处理生活琐事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学业繁忙,也会有许多生活琐事要处理,也会接触家人,只要细心观察,多加感悟,生活素材随处可见。与此同时,教师要构建轻松愉快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进行《北京的春节》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回忆并唱出一些与春节有关的歌曲,带动课堂氛围,再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的春节的场景,并结合一些春节相关的神化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让学生以春节为题目,进行课内习作训练[2]。
(三)突出教学重点,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
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语句通顺、书写规范这些较低的作文要求一般都是能够达到的,不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训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教学重点,假如这个班级学生整体应用文的写作水平相对差,教师就可以以应用文为作文教学的重点,这样才能够实现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四)提升作文批改反馈的效果
教师要端正作文批改的态度,不仅自己要做好作文批改工作,还需要重视批改之后的反馈,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因材施教。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让高年级学生认识到创作作文是需要不断修改才能够不断优化完善的,提升优化意识;另一方面切实通过作文批改反馈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多对教师评语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并采取一些监督激励机制来保障作文批改反馈的质量。
(五)增强作文教学的互动交流
作文创作也是需要互动交流的,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课堂。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作文创作的“头脑风暴”小组会议。其次,对于作文批改反馈,教师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来提升成效,采取“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方式来实现反馈。对于教师的评语,学生反思之后,进行文字回复,如果理解了教师的批语,就给予肯定的回复,如果还存在不解和疑惑,就可以提出疑问,将评语跟着下一次的习作一起上交,教师批改下次习作的时候可以顺便看下评语,并对学生不解之处进行进一步解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提出意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发现对方的不足,也能够反思自己。
三、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普遍存在作文课内训练的强度不足、对于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存在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重点不突出、作文批改反馈效果不明显、作文教学互动性不强等问题,基于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采取保证课内作文训练的强度、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突出教学重点、提升作文批改反馈的效果、增强作文教学的互动交流等一系列策略。
参考文献:
[1]经婷婷.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8(14):43-44.
[2]吴惠萍.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 2020(07):81.
作者简介:符芹,女,1972年07月,民族:汉,籍贯:海南省东方市人,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