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惠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小学 353100
摘要: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德育根本任务的凝结,是课程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才的两大问题。以学生为本,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法治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通过“行知结合”教学培养,令学生的主体素质做到有效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系统梳理和提炼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方法,形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育视角;小学思政教学;策略分析
一、学生德育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围绕“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且创新的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已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关注。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在:第一,重说教,轻导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工作局限在课堂之上,而对于学生言行的引导相对较少,学生自身实践不足,就更不容易对实际的德育教育内容产生共鸣。第二,重划一,轻独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的家庭环境、教育内化程度不同,其德育水平也不同,但是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中,却忽视了对于学生自身个性化的保留,同质化的培养模式容易让学生迷失自我,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方向
教育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中国的繁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思想政治教育是国之大事,而对于教育改革来说,其也规定了一些德育教育的发展走向。习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程,是基于世界百年未经大变局之变下的教育革新,从小学开始循序渐进,实现思政课、学生思想水平的螺旋上升。实现中国教育与人民群众期待的齐平、实现中国综合人口素质的提升、实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就要强化“立德树人”,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镌刻到脑子里,践行到实践中。
(二)提升思政课程的开展品质
优化思政课程并不是一件易事,其落实到教育基层当中,即体现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有效,不仅要有政治性,还要有国家情怀、创新思维、宽广视野,其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良好品行基础之上的。
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其不仅要思想上拔高,更高在行为上拔高,实现思政课程的“知行合一”,由此一来才能将思政课程的开展效益上升到最高,提升课程的开展品质。
三、基于“行·知”和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小学思政教学改革具体策略
(一)实践得真知,思政教育应当多“动手”
学习和实践就好比一对孪生姐妹,相辅相成,互不可分。品德之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并通过生活过程加以确证的实践之知。因此需要以实践让学生发现真理,并获得创造性的价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见闻之知始终浅薄,以“动手”令自身的见解得以提升与发展,才是提升思政课程开展效益的关键。教师应当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进行有效的改进,打造一个自主探究、学生合作的高品质课堂,变教师讲解为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多以提问来代替讲解,如三年级下册的第七课,积极开展“家乡美”家乡推介活动,将家乡的美景、美食、发展等一一介绍,在介绍中深化对家长的感悟,并内化成一种乡土情怀。
(二)感知中体验,引导学生树立优秀品质
小课堂,大视野,以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学思贯通,在感知中体验优秀品质,并将优秀品质内化于心。有效的教育能引导学生树立鸿鹄之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教师的谆谆教导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精神,培养优秀品质,做“全面发展的人”。狠抓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如红色主题教育基地的参观、养老院敬老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感知爱国、敬老等优秀品质,在行动中增强了学生的自身素养,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图强。
(三)强化技术联动,以互联网提升思政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当下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基于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熟练掌握手机操作技巧、信息化普及的背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存在研究价值。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开展的“空中课堂”学习活动,通过在线直播软件与学生隔着屏幕沟通,以网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下作业的提交批改也采取线上的方式,新颖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积极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维江.小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实践举措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140-141.
[2]苏金练.小课堂大教育——谈小学思政课的法治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91.
[3].坚持立德树人 注重特色发展——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小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8):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