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刘斯琦
[导读]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我国产业升级转型加快
        刘斯琦
        中共娄底市委党校   417000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我国产业升级转型加快,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在这个时期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不断对现有的体制进行优化调整,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也是实事求是的要求。从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上来,政府治理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关键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构建优化,提升政府治理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以及优越性。因此本文主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提供启发。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是从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角度出发的一种科学的社会制度,该制度是着重解决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从根本矛盾出发来进行社会治理,而社会主义在进入到我国后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事实求是的原则,以及社会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价值脱离了实际的经济基础,存在着本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上来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次疫情就集中凸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脆弱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是社会之主义制度存在以及实施的前提,因此社会主义体制下,需要时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内内部体制进行优化调整,这其中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是关键,关系到社会治理的成效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以及必要性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需要将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制作为指导思想,保证所构建的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有着较高的适应性,能够满足社会主义体制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坚定不移的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保证相关体制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促进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党的领导是保证方向性正确的关键,而依法治国以及人民当家制作是相关体制构建的基本原则,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制度的缔造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深刻的理解,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进行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依法治国是保证社会文明有序的关键,也是推动相关治理政策能够有效落实的保障。而人民当家作主是政府执政的宗旨,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对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完善是当前社会治理的关键。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正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也是重要的内容。
        1.2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政府治理工作也在不断进行调整,经历了从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再到建设精简、高效、廉洁、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直至目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可以看到我国政府社会治理的思路逐渐明确。在此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要方式,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以保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从社会科学的角度上来看,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来指导社会的发展,同时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其发展的路线。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途径
        2.1集中改革,明确改革的重点
社会尤其运行发展的规律,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尊重这种规律,从规律出发,循序渐进的进行改革。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首先需要政府转变现有的社会治理观念,从目前的行政管理体系上来看,还主要是以管理为中心,当前发展形势下的行政管理体系需要以服务为核心,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管理的形式也需要进行转变,努力向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福利,提升政府治理的实干性。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政府相关人员的思想教育,提升相关人员的奉献精神,提升整体行政水平。
        2.2整体出发,科学的规划
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对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规划,保证相关改革的全面性以及有效性。首先需要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将事业单位改革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点,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为行政机构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从而提升行政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其次,是要加强政府的法治建设,并将法治建设真正的落实,保证相关的管理体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性提供法律基础。最后还需要将监督机制的建立以及健全重视起来,相关行政措施需要接受监督部门的监督以及制约,在这个过程中须需要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到对政府的监督中,保证政府行为的公正性以及公平性。
        2.3对思想观念进行调整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僵化的行政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行政管理体系进行灵活的调整,使之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广大干部以及办事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打破陈旧的发展思想,使政府行政能够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对传统管理体制中一些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进行反思,并加以调整,保证行政观念的先进性,转变思想观念能够促进政府行政工作的创新,使政府树立行政为民的新形象,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促进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2.4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需要对政府的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使相关的政策能够得到更好的执行。科技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行政管理体制中加入科技创新的因素,也能够促进其体制的更好完善;最后,提高政府人员的素质,政府工作人员是为民服务的服务者,只有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水平,才能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总结: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能够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释放。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更高的层次,是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我国在社会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同时社会民主法治建设以及产业升级转型正在加快,可以说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正常经历着历史的转折点。在这一发展阶段下,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构建以及优化,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性,以及社会治理的有效性,激发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N]. 西藏日报(汉),2019-11-15(003).
[2]邹潇潇.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7(06):75.
[3]林戈,李林.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J].现代国企研究,2016(10):279.
[4]杨延东.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策略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04):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