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德育教育的苦与乐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刘金萍
[导读]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心理叛逆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
        刘金萍
        河北省廊坊市管道局中学  河北省廊坊市065000
        摘要: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心理叛逆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老师是教育的灵魂,特别是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中,有的学生比较害怕老师,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也没有了解清楚。所以,班主任还要积极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和自己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们可以毫无顾忌发言,在此基础上展开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心理辅导;道德品质
        引言:当下社会快速发展,单纯追求学生分数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了。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学生的综合素养越来越重视。在学生众多素养中,德是最重要的素质。初中学生正是心理成长期,他们的性格比较叛逆,因而培养学生的品格非常重要,关系着他们以后的学习,影响着他们的性格。作为班主任,要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给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答困惑,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本文主要分析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品德修养的策略,希望对初中学生提供几点帮助。
        一、目前初中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一)厌学情绪严重
        在经过小学学习后,初中学习的难度加大,内容艰涩难懂,同时开设的课程比较多,学生对这样的学习还没做好适应。大部分初中学生面对成绩下滑,心理压力很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而厌学是目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部分学生面对成绩的下滑,他们每天都接受着心理的考验,当无法解决这种问题时,他们便出现了厌学情绪。初中课程非常多,老师在教育中又以学生的成绩为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提高成绩。这些学习差的学生,他们内心焦虑,神经衰弱,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1]。
        (二)人际关系紧张
        老师是公正的代表,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是友好公平的,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爱。但是,因各种原因,老师无法做到顾及所有学生的情绪,或者老师自身的素质不高,面对学生无法给予公正的待遇,当学生成绩退步时,老师没有及时提供帮助,相反对学生进行指责。部分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平时性格压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紧张。另外,学生渴望受到班级同学的关注,在处理同学问题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初中学生面对朋友的疏远,面对家庭的变故,他们无法自己消化,只能埋藏在心中,导致学生出现抑郁、愤怒等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
        (三)自我意识独立
        初中学生正是从儿童向青年的转变时期,他们的生理快速发展,思维能力不断完善,逐渐有了辨别能力,自我意识增强。随着学生年龄的长大,视野逐渐扩大,知识储备不断丰富。但是他们的心理却没有跟上生理的发展速度,因而学生的独立意识充满着片面性和极端性。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娱乐方面,对外界的因素充满着好奇,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性格方面不完善。在交往中缺乏自我认识能力,和老师、家长都有代沟,无法健康成长[2]。
        二、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进行心理辅导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交流
        在初中开展心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可以调整学生情绪,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班主任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学生和班主任接触的时间也最长,班主任通过合适的方式开展心理教育,可以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充分为学生考虑,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学生时期的自尊心比较强,老师如果没有尊重他们,可能导致其堕落[3]。同时,老师还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多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有的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焦虑特别严重,他们把这种焦虑转移到其他方面;有的学生面对同学的孤立不知所措。老师只有和学生交流,才能发现学生面临的难题,进而采取措施解决。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愿意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二)因材施教,正确处理学生情绪
        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外貌、穿着比较关注,渴望人格独立,在意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要因材施教,正确处理学生的情绪,理性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不同,解决问题的行动不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或者针对一些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把其叫到办公室,单独对其进行引导;或者可以和学生们讨论一些与学生实际贴近的事物,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让所有学生都能融入到班级中。部分老师在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面对学生的负面情绪,没有有针对性处理,导致学生对老师的行为比较排斥,学生面对老师的教育,不会服从老师[2]。而老师如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帮助孩子找到信心,期待孩子的进步
        在我带第二届学生时又有一个女生Z,Z个子高高的,是个跑田径的好苗子;但是这孩子性格张扬,爱炫耀,不爱吃苦,做事情时口号喊得响结果却很糟。这样的性格让班上的同学们很不喜欢她,在练田径时也总是佯装生病,气得老师几次来找我数落她,为此,我也是无数次给她做思想工作,但是收效甚微。
        在数次思想工作失败后,我反复思考如果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是不是会让她改变呢,于是在田径比赛中,我推荐她去参加800米比赛,在比赛前我告诉她在坚持不下去时就想想自己的比赛初心:为班级争光、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另外也和田径老师商量好给Z泼泼冷水,用激将法激激她,也就是让田径老师在比赛前说一些看低Z的话语,Z果然被我的激将法激怒了,冲着田径老师喊着:“老师,你看不起我,我跑给你看。”与此同时,在比赛中我把200米跑道分成3份,分别安排两个孩子和我自己在跑道内径陪着她赛跑,边跑边给她打气助威,功夫不负有心人,Z为班级拿到了银牌,也因为这次比赛让她体会到了名誉和尊重,Z也慢慢地清楚尊重是需要自己努力得到的。
        现在每每想到Z那句“我跑给你看”的坚定话语,总让我不禁热泪。我觉得班主任工作繁琐,但也有收获,学生会让你生气也会让你欣慰,只要相信学生能够进步,对学生有信心,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四)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你给了学生满满的爱,学生自然愿意亲近你,那么你的教育将会更加行之有效。试问,一个是平日里盛气凌人、脾气暴躁的教师,一个是温柔和蔼、笑容可掬的教师,在你犯错误的时候,更愿意向谁坦白、接受谁的教导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平时和学生相处的时候,教师要做冬日里的一抹暖阳,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而不是成为凛冽的寒风,让学生觉得刺骨。所以,班主任要走近学生,爱学生,和学生产生浓厚的感情。
        三、结束语
        综上,班主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耐心和爱心,注重自己品德的修养,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和学生积极交流,关注学生的内心发展。同时,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实际,对症下药,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推进德育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英.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心理辅导实施策略[J]. 试题与研究, 2019(1).
        [2]欧阳丽芳. 中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辅导教育的有效对策[J]. 教育科学(全文版):00276-00276.
        [3]麻娟, 敖艳琼, 王洪江,等.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J]. 知音励志, 2016(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