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斌
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
摘要:教育,一直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视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关系到人民的思想高度和整体素质,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也是我国逐渐走向现代化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二十世纪初,教育界不断涌现优秀人才,其中就有陶行知,一位才华横溢的教育家与教育实践家。他不仅具备独特的“新教育”理论,还亲身实践,并拥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依旧具有指导性作用,帮助我们迎接各种挑战。本文将由陶行知“新教育”理论角度入手,探讨如何实现学校建设的新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新教育,学校建设
“新教育”思想最初是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中出现的,当时的外国教育家认为学校应当关注的是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全,帮助他们自由发展,而不是一味地用书本知识压制他们,反对教条的形式主义和片面的教师权威。20世纪初,《新教育》杂志创刊,标志着我国“新教育”改革的开始。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教育家们呼吁学校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锻炼学生的民主能力。关于“新教育”,陶行知明确提出要“去旧”,而他的方法是——实验,运用实验的方法,对学校、教育和受教育的人进行改造,建设起新优质学校,使新教育的发展贴合中国的实际。
1. 新优质学校的改革建设方向
1.1 新优质学校的校长建设
一个学校的灵魂所在就是校长,学校的评价往往来源于大众对校长的评价。所以校长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新优质学校的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陶行知一直信仰民主共和,渴望经由教育创造民主的新中国,故主张民主办学,所以校长也要是一个民主的校长。而校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进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工作细分并分权下放给不同管理者,实现决策的民主化。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中实施了民主集中制管理,并完成了《育才学校公约草案》,可供我们参考。陶行知强调一个学校的校长绝不能是独裁者,而应该不时评估审视自己的工作,听取老师同学的意见,不要吝惜自我批评。
除此之外,校长自身的素质也要过硬。第一,他一定要是一个专业的管理人员,面对复杂和繁琐的校长工作全身心投入。第二,校长投入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为其他老师同学做好终身学习的榜样。第三,校长的使命使得这个角色必须具有正直的德行和高尚的品格。陶行知认为,校长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正是来源于他令人钦佩的品德,这些都能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也就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博爱的胸怀。最后,校长必须是一个行动派,且不失自己的行事观和学校观。视学生如己出,不惧怕将学校给外人展示,欢迎批评指正,采纳有效建议,这些行动都可以让学校持续良性发展。
1.2 新优质学校的教师建设
陶行知被誉为“师者之师”,他非常重视学校建设中教师的作用,认为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学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国家和民族下一代的重大责任。陶行知提出过许多理论来指导教师的行为,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第一,教师要做到坚持每天学习,充实自己的智库。这样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在教书时更加得心应手,最终享受到日常工作带来的快乐,也就是所谓的“教人者教己”。第二,一切的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最后又回到他们身上。教师们要事先了解学生们的个人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汲取知识。第三,一边教,一边学。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往往会有新的疑问和漏洞出现,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及时查缺补漏,扩充自己的知识库,让自己拥有最前沿的知识。以上的工作方法,一改传统的教与学分离的弊病,令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得到了飞跃。
关于具体的教学方法,陶行知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论,可以概括为“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教与学合一,还要将学和做统一起来。“教学做合一”大致分三个方向:首先是方法。
面对问题,不能自然而然地用现有答案解答,更不能直接教给学生约定俗成的方式,而是要指导他们用类似的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自行找出解决方法,并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地解决其他问题。其次是联系。教和学都是以“做”为根本和核心,在进行过程中也是以“做”为依托和指导的,不能分离。最后是目标。让学生学会做事,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书呆子,而是要他们用学到的知识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1.3 新优质学校的学生建设
陶行知的学校建设管理方法中有一个特色之处,在那个年代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那就是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直至今日,此方法也具有借鉴价值和理论参考。他提出“学生自治”,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其中的含意有三点:第一,参与者必须是全校的学生,不论高低年级都不能排除在外;第二,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自我管理,并养成习惯;第三,要在学校中,磨练自治能力。
在学校建设管理中,自治是给每个学生机会,让学生们主动组织力量团结起来,渐渐习惯自我管理,不再依赖师长的监管。长此以往,学生们就学会了自修自德,团结一致,本质上讲,这也是在为社会培养自治公民。
1.4 新优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对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学校应该有着和谐的环境,这就蕴含着校园文化与文化氛围的建设。好的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校园的选址定在优美宜人的自然风景处,全校师生发挥所长营造艺术氛围,重视绿化,建造图书馆增添学术气息,这些都是创造美好环境的途径。而不同的地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创办一所特色学校,做到千校千面。
除此之外,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一所新优质学校必不可少的,也是一所学校是否规范化的标志。陶行知坚持“以人为本”,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理解老师和学生的看法,并依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让所有规章的背后都是大多数师生群众的拥护。而对于用来约束学生的条款,最好由学生自行提出决策,得出的结论可操作性会更强。
自20世纪80年代新优质学校开始建立以来,历史证明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事实方法有着突出的意义和宝贵的价值。基于陶行知“新教育”思想下建设的新优质学校,成为了其他学校的榜样,起到了示范作用。新优质学校维系着理论和实践,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向我们展示了陶行知“新教育”思想理论的实用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也探索出一种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参考的可能性。新优质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也在继续优化陶行知的“新教育”理论思想,赋予其新时代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王代益.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培养创新人才[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1):113-114.
[2]王新祺,茹宗志.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20,(9):6-8.
[3]刘秀艳.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的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9):35-37.
[4]杨雨露.新时代背景下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路径探究[J].教育进展,2019,9(05):513-518.
[5]刘琦.浅析新时期幼儿融合教育与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契合[J].才智,2020,(9):57.
[6]熊雪艳.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英语创新教学[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4):127-128.
作者简介内容: 姓名:姚斌 出生年月:1969.9 性别:男 籍贯: 上海市 最高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 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以行知“新教育”思想指导新优质学校建设的研究》 邮编:214061 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金星中学 具体收杂志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湖滨路11号万科金域蓝湾20-1802 联系电话: 1520617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