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悦花
(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联伍中心小学 山东 滨州 251714)
摘要:师德与师风是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灵魂,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师德师风,那么我们只能做到“教书”的职责,而不能做到有效“育人”,师德师风是一个青年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是青年教师对师德师风的深刻感悟,有了师德师风,教师才能更好地起到“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在现今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我们教师的“育人”工作中的挑战,也变得愈发严峻。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本文将重点对此分析。
关键词:青年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一、青年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从微观上讲,常言道,“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教师所起到的教育意义要比家长更高,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学生,并成为学生的言行举止的规范与标准,若不能将师德师风提上去,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也谈不上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换言之,师德师风是影响教师是否能育人的关键所在,其对于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价值和借鉴意义。当一名人民教师需要的是什么,除了师范业务能力之外,还需要耐心、细心、爱心。虽然以上“三心”并不是教师所独有,但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其“三心”正是“师德师风”的表现。老师=业务能力+师德,两者缺一不可,而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来说,其在高等院校所受到的教育业务功底已经非常扎实,而对于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对于师德的理解。
从宏观上谈,“教书”是教师的任务,“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而“教书”和“育人”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过程,两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若只能做到“教书”,而不能更好地“育人”,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难免是缺失的,而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教好书,强调“育人”工作的本质,是因为“育人”是教师师德师风的体现,教师师德师风是否高尚来源于此,作为“育人”效果的最终目标。2019年,教育部更是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第一标准,严重违规的教师将被终身禁教。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加强师德师风不仅仅是对教师的有效行为规范,更是对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保护。
二、青年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启示
(一)严格招聘引进,把好教师队伍入口
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严格要求,对于教师队伍准入机制加以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在当下越来越多的青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而对于教师准入机制的严格管理,加强教师招聘引进机制的构建,其能守好教师队伍关卡,并强化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规范。在教师招聘的时候,不仅要对教师在新课呈现,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基本流程上的规范,也要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潜力进行考核,这样能从源头上准确定位高素质青年教师苗子,并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到有效的把控。
(二)严格考核评价,建立多元监督体系
在实际的教师管理过程应当加强对于师德师风的有效监督考核,落实师德为教师考核的第一标准,重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规范,加强对于师德师风的日常管理,对于教师来说,不同年级的教师所要参与的教学工作可能不同,但是对于师德师风的考核应当以是否能给学生带来积极转变和美好感受的一切,是否能在线上线下完全自律,并将师德师风内化成为一种融入骨中的为师者的气质。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于师德师风的督导,并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尤其是对于一些不能自控自身行为的教师,应当严厉整治惩处。对于优秀教师,应当积极鼓励表彰,发挥先进教师的带头作用,让教师的优秀品质,在青年教师班子中扩散发扬,形成良好的教师进步氛围。
(三)严格规范自我,拔高合格教师自身标准
高标准严要求,对于自身严格规范,对于学生宽厚以待。教师队伍应当严格自我规范,以高认识严要求,加强自身的规范,做好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师德师风的有效提升。青年教师队伍应认识到,教学任务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工作,其互动的对象是学生,而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是非常有必要的。童心未泯 ,富于想象,进入学生的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而之前提到的“三心”,正是教师对自身严格要求的准绳,对学生真心实意的呵护关爱,对学生的教导“知行合一”,这样才能提升教育本领,拔高教学标准,对于师德师风的规范,其止于至善。
三、结语
师德师风是教师责任心、价值观的体现,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关爱和责任是并行的,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单单有精良的业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有良好的沟通、乐观的心态、坚定的目标,加强自身管理,与学校、家长有效沟通,将自己的所有心思,放在教育事业上,这样才能建设德能兼优的教师队伍,提升中国教育教学事业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黄科.坚定文化自信 培养时代新人[J].智库时代,2020(04):3-4.
[2]陈淑婷.扬师德铸师魂,育人先育己——对于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几点看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2):96.
[3]张润彬,于海峰,赵虹.建设德能并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J].职业技术,2020,19(01):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