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安昌街道白洋幼儿园
案例描述
区域时间,孩子们做好计划,陆续走向自己选择的区域,这周的主题是“消逝的恐龙”。建构区的孩子经过商讨后决定搭建“恐龙家园”。组长赫赫一声令下,每个孩子认真挑选自己将要用到的搭建材料,有的选择纸杯,有的选择木积木,还有的选择雪花片。开始创作啦!老师站在边上,只见馨怡找了一个空位置,慢慢地蹲了下来,拿起一大叠纸杯,小心翼翼的搭起来,还小声地在说:“我的梁龙可大了,它的家要大的高大一点”。搭着搭着,纸杯城墙已有了雏形。馨怡就觉得没意思了。站起来东游游,西看看。突然,烷茹大叫:“哎呀,你怎么这么样的,把我的小山都弄倒了,快走开……”说着说着,她都快哭了。原来,馨怡不小心把烷茹搭得“小山”踢倒了。看着烷茹难过的样子,馨怡惭愧地低下了头。
? 这时,老师悄悄地走到了馨怡旁边,轻声对她说:“馨怡,我刚才看见你搭得梁龙的家,又高又大,很能干哦!我们一起来搭吧,把城墙再搭高一点,用你手上的木积木搭建门,好不好啊?”馨怡小声地说:“好吧!”我们俩说干就干,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我们的作品就完成了,馨怡可开心了,连忙邀请其他小朋友来观赏。“你们快来看啊,这是我和老师的作品,很完美吧!”?说完,思思转身给老师一个拥抱,“谢谢老师!”老师摸了摸馨怡的头说:“不用谢!你也能干的,等会你也可以去邀请其他小朋友,跟他一起合作,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肯定还要棒!”
馨怡面带着微笑,四处张望了一下,看见烷茹也是一个人玩的,便走了过去。“我们一起来合作吧?”“不要了,我不会的……”烷茹故意推辞。“没关系啊,两个人一起合作可以分工,还可以相互帮助的,来吧?”“那好吧。”烷茹终于答应了馨怡的要求。只见烷茹和馨怡一个负责做城堡,一个负责造路,用纸版当作路面,下面用两块木积木当作小山之后,她们又捡来了雪花片洒在旁边做小花,作品完成了。馨怡开心地朝老师挥了挥手,大声地说:“我们成功啦!”老师会心地笑了,对她们说:“你们俩合作成功了,真不错!你们不是有恐龙的吗?可以拿出来玩啊。”“对哦!”说完,烷茹从材料堆里拿出了小恐龙,把它们分别放在了路上,门前,还有的挂在城墙上呢!
案例分析及反思
幼儿期正是合作意识和各种合作能力产生和形成的关键期。幼儿通过合作,可以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懂得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只有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适应工作岗位中的集体生活环境,赢得发展。相反,那些不懂得也不善于合作的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许多困难,甚至会感到无所适从。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合作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作为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个方面,幼儿若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对幼儿的个性、情绪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幼儿毕竟还小,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区域游戏前教师提出要求:找了好朋友要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工具或材料不够用时,可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合作的方法,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在上述活动中,老师发现馨怡和烷茹发生矛盾时,马上介入,过去和她一起合作,一边鼓励她,一边引导她,让她感受到,合作能创造出精彩的作品,不负众望,馨怡与老师的作品得到了同伴们的赞赏,同时也为她与同伴的合作打下基础。有了合作经验的馨怡,之后与烷茹的合作是顺利的、愉快的、成功的!她们 的矛盾也在合作中解决了。
其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即变“权威——服从”的关系为“指导——参与”的关系。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及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以此来促进整个活动过程顺利进行。为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交往环境,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使幼儿具有合作的意识。教师的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给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为幼儿学会合作创造了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入手,采用引导、启发、想像、实践的方式,满足幼儿合作的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需要幼儿间的主动交流,才能提高交流的技能。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与同伴自主交流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幼儿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幼儿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最好时机。
上述活动,是孩子都感兴趣的建构活动,抓住这一特点,老师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区域里可以邀请好朋友一起“玩”,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孩子们与好朋友一起合作作品,出现了问题能自己商量、解决,他们在活动中不受任何的限制。馨怡的主动邀请、烷茹的推辞,之后一系列的对话,都是为他们的合作服务的,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交流技能,又促进了他们的互动,促使合作愉快进行!
最后,在活动中教师应巡回观察,及时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加以演示、纠正和引导。教师要树立“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帮助幼儿增强合作的能力。及时对幼儿鼓励、引导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这样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
? 在上述活动中,老师看到馨怡对搭建没了兴趣,还影响别的小朋友之后,就悄悄地走到了馨怡旁边,轻声对她说:“馨怡,我刚才看见你搭了梁龙的家,又高又大,很能干哦!老师并没有责怪馨怡,而是及时表扬她,促使她在接下来与老师的合作中能积极投入。“你们俩合作成功了,真不错!你们不是恐龙的吗?可以拿出来玩啊。”老师及时地表扬馨怡和烷茹,并提议把玩具恐龙加入“游戏”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他们的合作催向了高潮!
孩子们合作意识的养成,对他们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十分有益。幼儿将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必须学会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这就需要他们从小就知道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友好交流与和平共处,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