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体验式学习方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周继梅 曾嘉琪
[导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
        周继梅   曾嘉琪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并将其作为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应从音学生走进音乐、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乐本位出发,以体验学习为突破口,激发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用参与体验的方式去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场景、情感及音乐所包含的内涵,同时将自身体验与音乐相结合,形成对音乐、对人生的感悟。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体验式学习方式;探究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我,在运用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实践中,通过情境感受、律动参与、图谱可视、演唱记忆、器乐辅助、对比听辨、故事演绎等方法,初步做到了音乐欣赏课堂,学生能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体验中,生动、活泼、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注重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情感目标。本文着重以《跳圆舞曲的小猫》一课为例,谈谈我对体验式学习方式的运用与感悟。
1 情境感受法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情境设置如能从学生视角出发,就能打造出让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就能把学生成功带入场景中更好的去欣赏音乐,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音乐中发生的故事,并产生与音乐中角色相同的情绪。在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一课中,导入部分我就创设了舞会情境,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被可爱的卡通动物场景和中央的舞池所吸引,随着优美的音乐犹如进入了森林里舞会的动物王国,学生的听觉、视觉得到调动,进一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有利于他们的情感一步步地进入音乐意境,更加专注于音乐。老师的盛装、小公主们的小舞裙、小绅士们的燕尾服形成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舞会的仪式感,直接抓住了学生的欣赏注意力,为下一环节的听赏教学做好了铺垫。因此,好的情境设置迅速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让他们能更持续有效地关注聆听音乐。
2 律动参与法
        律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表现音乐的方式。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巧妙地运用律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便于学生在活动中记住主题音乐、听辨基本曲式结构。本课在以下几处运用了律动参与法:1.律动—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和圆舞曲特点。师:“舞会开始啦,请大家随着音乐动起来,老师看看谁的舞姿最美!”随着音乐律动,孩子们亲身体验了三拍子圆舞曲的特点;师: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音乐家们用乐器模仿了什么小动物的声音?”(小提琴)师:“音乐家真厉害,能用乐器把小猫的叫声模仿得这么像!能用你们的动作表现出来吗?”孩子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一下子把活泼诙谐的小猫形象表现出来了,他们也因此记住了这段特殊的音乐,相信多年以后,当他们听到这段音乐就能脱口而出乐曲的名字,这便是律动的魅力。2.律动—轻松辨别乐曲ABA的曲式结构及圆舞曲的特点。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一共跳了几段圆舞曲呢?”(三段)师:“哪两段音乐基本相同呢?”(1和3)师:孩子们,围成圆圈,“比比看谁能用动作把音乐中的小猫表演得最棒!”(诙谐、活泼、爱跳舞的小猫)3.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第一段音乐,既A段(优雅的小猫)”;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律动表现第二段音乐,既B段(活泼)的小猫”。以上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律动在音乐欣赏课堂的优越性。
3 图谱可视法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用直观、形象的音乐图谱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既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将复杂、抽象的乐曲构成变得形象化、直观化 ,使他们真正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孩子们,用图形符号完成从直观感受到形象思维的过程,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1.用图形谱表示乐曲结构,孩子们通过黑板上的板书:蓝—红—蓝,乐曲式结构便一目了然;2.画图形谱,帮助孩子们把握音乐形象。师:“老师用什么图形表示小猫的叫声?用什么表示它跳舞的旋律?”老师的图形谱一画完,孩子们就踊跃发言,老师用曲线表示小猫的叫声,用圆圈表示小猫跳舞的旋律,真好玩!师:“再和老师一起边听音乐边画图形谱,你还发现了什么?”生:“第一段里有两段音乐,第一小段老师的圆圈画得更大,第二小段圆圈画得更小,好像乐曲第二次速度更快一些。”孩子们通过图形谱轻松辨别出两段音乐不同的速度和情绪;3.师生完整听音乐画整体图形谱,再次提升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4 演唱记忆法
        音乐主题是一首乐曲最主要的乐思、是音乐思维的“种子”,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有个性鲜明、表现力强的特点。所以,记忆音乐主题是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乐曲中多次出现的音乐主题旋律,并演唱其旋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聆听兴趣,更可以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跳圆舞曲的小猫》一课中,我在引导孩子们玩图形谱之后,师问:“孩子们你从图形谱中观察到,第一段的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师:“这样多次出现的旋律,我们称它为乐曲的主题旋律,和老师一起唱一唱吧!我爱跳舞,喵喵喵喵,啦啦啦啦啦啦;孩子们在演唱过程中,小猫活泼、诙谐的音乐形象马上就能捕捉到,我还编了一段舞蹈动作,边唱边跳,通过视唱、配词演唱、舞蹈,引导学生记忆旋律,体会了三拍子圆舞曲的韵律特点和小猫跳舞时愉快的心情,同时主题A的旋律以牢牢记在学生的脑海中,为孩子们的旋律储备奠定基础。
结语:
        本课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运用情境感受、律动参与、图谱可视、演唱记忆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场景、情感及音乐所包含的内涵,同时将自身体验与音乐结合,形成对音乐、对人生的感悟。因此,本人在今后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坚持遵循音乐学科独特的学习规律,以学生为主,从音乐本位出发,不断探究寻找更多适合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去丰富、润泽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增进审美情趣,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促使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田素梅.中小学体验式音乐课堂教学的内涵、外延与实践运用.《中国音乐教育》2019.8
[2] 陈君.浅谈小学欣赏课中巧用方法提高音乐素养.《学科教育.艺体》201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