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贾福琴
[导读]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素质
        贾福琴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桃花山庄幼儿园     江苏镇江     212003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素质。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做好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教师的基本工作任务。但由于幼儿的心智发育有限,所以想要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对教师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做好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予以讨论。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在现代幼儿教育工作中,做好对幼儿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主要工作内容,良好工作习惯作为幼儿素质当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其始终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而言,想要让他们理解什么是行为习惯,并获得行为习惯的提升,就必须要先做好对他们的认知启发,这为教师带来了考验。
一、运用动画视频,做好行为习惯引导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想要实现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必须要先做好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引导。考虑到幼儿的心智发育水平,苦口婆心的教导并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幼儿根本无法理解,所以我们必须要选择一种既可以让他们有效理解,又能够加深他们记忆的方式,让他们从认知观念上获得进步与提高。
        从幼儿的成长角度来看,动画视频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因为动画本身具有丰富的情节,而且其中的内容都是以幼儿的认知角度予以展现,所以幼儿能够看得懂,还能够从中汲取经验,这对于他们的进步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选择用动画视频的方式来完成对他们的习惯引导,让他们能够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以此为基础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例如在“饭前便后要洗手”的生活习惯教育过程中,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我就为他们制作了Flash视频,让他们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片,来认识到如果不在“饭前便后洗手”,那么病毒就有可能进入到身体里,让自己肚子疼,最终只能通过看医生、打针才能治好。在该动画片的引导下,幼儿都能够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这会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特别注意洗手,并逐渐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开展师幼互动,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开展师幼互动是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方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引导、陪伴作用,与幼儿一起进行互动、交流,由此来做好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引导,帮助幼儿实现进步与成长。


        例如很多幼儿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中宝,父母的溺爱让他们缺少基本的礼貌,见到老师从来都不会问好,只要不遂心意,马上就要伸手打人。针对这一情况,我选择以师幼互动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走出错误的行为观念,让他们成为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实际过程中,我会在课堂中教唱《礼貌歌》,并跟他们进行礼貌游戏,让他们对礼貌有一个基础性的 认知。在此基础上,我会以鼓励的方式来锻炼他们,例如如果那位幼儿一天都很有礼貌,就奖励一朵小红花,小红花达到一定数量能够换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文具,这对幼儿起到了很关键的约束作用,他们也渐渐开始习惯讲礼貌的生活方式。最后,我会发挥出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生活中与他们一起说你好,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与他们讲礼貌时,自己被尊重的心理感觉,由此来改变他们的心理观念,让他们能够逐渐形成自己正确的行为习惯,由此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家园合作,促进行为习惯养成
        曾经我遇到过一个最典型的问题,有一个幼儿每天放学之前都非常讲卫生、有礼貌,但第二上学时之前的良好习惯基本遗忘的一干二净。在经过了几天的转变后,我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发现家长在家中并没有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了因家庭和幼儿园环境的不同,而导致幼儿出现了差异性行为表现。所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想要实现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要做好家园合作,因为只有实现家园合作,才能够保证幼儿生活环境的一致性,让行为习惯变得统一,由此来实现对他们的有效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做好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让家长意识到行为习惯养成对幼儿成长的关键作用,并能够让家长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尽量做到家庭环境与幼儿园环境的一致性,由此来让幼儿意识到行为习惯本身就是生活中最基础的一部分,由此来实现对他们的有效教育。例如在“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在做好对幼儿的有效教育后,就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保持与幼儿园一样的“卫生习惯”,如不乱扔东西、吃饭前要洗手等。为了锻炼幼儿的行为习惯,我们还可以让家长故意做一些违反“卫生习惯”的事,例如爸爸故意将衣服扔到地上,吃东西前没有洗手等,看看幼儿作何反应。家长说有的幼儿指责爸爸不洗手,有的幼儿帮爸爸把衣服放到衣柜里,这些都是幼儿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当幼儿能够达到此种程度,说明他们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正是家园共育的成果。
总结:
    对于幼儿而言,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他们健康生活的保证,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素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关键作用,并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计出符合自己成长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可以通过观看动画片、游戏、亲子互动等多种方式来获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让他们能够将其落实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由此来进一步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教育,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詹生梅.浅析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学周刊,2020(28):179-180.
[2]朱天荣.运用课程游戏化精神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