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婷
土桥镇第二小学校 四川成都 610400
摘要:在我校由于留守儿童的占比很大,导致班级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每个班的学困生越来越多。学困生不仅制约着班级和学校的发展,也对学生的自身产生着极大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教师又应该怎么做呢?如何实施低段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改变学困生的状况,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呢?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怎么做,怎么去改变学困生的状况就显得尤其的重要了。
关键词:学困生 基本情况 目标和措施 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低段语文
1 学困生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成都市金堂县最东边的一个学校,也是成都市金堂县最偏远的一所学校.由于地处农村学校,所以呈现出学生的来源很单一的情况。在这些孩子中,由婆婆爷爷照顾的孩子占比很大。 大多都是附近乡镇的学生。学生较多,我校现有不到1000名的学生,学校总有22各班级。 这些学生的父母大多数在外务工,基本都是由婆婆爷爷等老年人抚养照顾.这种情况就导致教育学生的家长,由于是有年龄较大的婆婆爷爷照顾孩子,由于这些年龄较大的家长自身缺乏知识, 文化水平都普遍较低。 所以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方面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班级上呈现出一种两级分化的现象。从而导致了2级分化的现象。那出现这种学困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我基本上做出了以下的几个猜想。 一方面是有是因为外部的一个原因,如: 父母情感上面的漠视,老师的不关心,同学间的,矛盾。 而有些是自身的原因,如: 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我对学生的恐惧。
我现在任教的班级是我刚接手不到一年的新班级,处于一个低段班级。我们班一共有学生57名,男生34名,女生23名。其中特殊残疾儿童3名。在这57名学生中,学困生的占比(60分以下)大概有百分之8到10左右。(5到6名)其中男生5名,女生1名。而他们的成绩普遍在45至60分之间。
2 学困生的情况分析
经过我长时间对学困生的观察,我大致把学困得情况总结为以下的几点。 首先我认为学困生的智力表现一般,或者说他们的智力水平普遍低于普通的一般的学生。 其次,学困生他们的一个学习的行为习惯较不好。 例如: 基本无法按时按量的完成我每次布置的家庭作业,就算课前的预习作业,也从不会去完成。 课后自然也不会复习课文。这些娃娃在课堂期间基本上都处于发呆的状态,注意力时常不集中。他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同学帮忙,同学帮助不了的就找父母帮忙,自己不会主动动脑经思考问题。那出现这种学困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我基本上做出了以下的几个猜想。 一方面是有是因为外部的一个原因,如: 父母情感上面的漠视,老师的不关心,同学间的,矛盾。 而有些是自身的原因,如: 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我对学生的恐惧。 再者,缺乏积极性。 这种积极性的缺乏不仅是在学习上,更体现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3 课题的实施过程
(1)初期(2019年5月—2019年6月)设计实施方案; 教师自我培训相关理论知识,查找相关文档;准备学困生调查问卷。
(2)中期(2019年6月——2019年8月);统计分析,根据调查的情况,分析情况找出问题根本,做出相应的方案。
(3)后期(2019年9月——2019年11月)将各种问题的调查结果,问卷结果形成系统的文字结论。
4 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作业。认真听课的习惯。养成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5 具体的目标和措施
(1)了解基本情况,用爱去呵护他们
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尽自己的可能去了解每一个学困生的他们的基本情况,去尊重他们,去理解他们。 这种理解,尊重,教师应当体现在课堂内以及课堂外。 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多把注意力和目光多停留在他们身上,不要只关心优生。要做到时时刻刻心里都装在学困生,每时每刻的为他们很着想。 可多抽后进生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多鼓励,回答错误包容。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提高语文课堂的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每一次的教学来渗透这项工作。
(2)打牢基础,提高兴趣
学困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的情况。生字,词,拼音,统统不过关。那么我要做到的就是下课单独给这些学生"开小灶",弥补他们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其次,教师应该做到多找后进生谈心。就好比"亲其师,而信其到",教师可以用谈心的方法,去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吸引过来,在谈心的过程中用行动去证明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是真心实意的为他们着想,从心里想后进生进步和学好。
(3)发现学困生的优点,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这些学困生们,教师应该做到多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在注意和学生平等合作的相处,并且在相处中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思想的转化。多关心,多注意,树立学困生的一个学习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学习上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给他们机会去充分展现他们的才能和优点。
(4)持之以恒,巩固习惯
,对于外界原因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到上课多关注,下课多辅导,多花时间,精力去培养提高学困生的学习。了解到他们的基本情况,多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多沟通。我将放在对班上学困生的做一个细致的调查研究。运用先观察再问卷,用谈话、家访等办法,对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一个具体的原因,先了解,再归纳分析,最后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且把这些方法用于对学困生的转化,争取使学困生们摆脱这个“身份”学习上取得进步。
6 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经过长达7个月的研究,从课题的制定到过程的实施,以至于最后课题的初步成果。大致呈现以下的情况。一开始我班上大致有5至6名的学困生。他们一开始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心不高等等的情况。通过长达7个月我和学困生们的共同努力,基本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例如:学困生从原先得5、6名减少到现在1、2名。总体人数减少3分之2。所有的学生基础都得到一定较大的提高。能拼能读能写了。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改变,家庭作业基本上能完成,有部分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无论是在学习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他们都变得较积极和有信心了。能主动参与到我的教学中,能主动参与到其他活动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中。虽然学困生都有一定的进步,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我们更应
这项工作工作对教师的爱心、耐心、细心,各方面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希望通过对这项工作的一个实施,可以对自我各个素质方面都得到一个提升,认识自己的不足,改善自己的不足。现在我班上学困生大约有5至6人之间,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学困生的人数,对于不能转化的学困生,成绩能有显著地提升和进步,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总之,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是一项需要时间,需要教师付出,学生努力的一项工作。
需要教师做到耐心地去观察,并且一直持之以恒,做到对症下药。教师应该更多地关心多了解这些娃娃们,认真的对待他们,找准他们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教师应该给与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而不能让差生无所适从,差上加差。 这项工作虽然艰巨,困难。 但我相信,只要我和这些学困生共同努力,坚定学习的信心,坚持科学的教育,这些迟开的花朵定将会开的得更加灿烂,更加绚丽夺目。
参考文献:
[1]樊林.语文教学中提高学困生转化成效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
[2]崔海渡 .提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结题报告[N].百度电子文档2017.09.
[3]顾海静.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之我见.[J].学周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