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专题课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柴德春
[导读] 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高中数学专业课程的基本模式要求
        柴德春   
        山西省大同市煤矿第一中学校    037000
        摘要: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高中数学专业课程的基本模式要求,探索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改善提高上课学习效率,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学生思维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专题课;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用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发现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尝试回答问题是一项重要的突破。
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专业中实施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训练问题的类别可以分为四个级别:1)在相同情况下的直接问题(指在相同情况下直接应用公式、定理和定律等);2)不同情况下的直接查询问题;3)不同情况下的各种探究问题(指公式的应用、问题的变换和图形的变化等);4)综合思维发展问题(包括基础知识和学科的横向整合)。
        数学科目的探究式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交换数学思维的过程。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基本模式是在高中数学专业中实施的。图1中展示了教学模式结构图。
        
图1 教学模式结构图
三、案例研究
        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来源,也是高考的基础。在高中的复习过程中,对课本习题进行改革并加深理解可以更好提升翻译的训练能力。在教科书和各种材料中,抛物线的本质被系统地分类。该论文基于教科书中的典型练习,尝试探索基于创作的扩展、变化和转化的教学模型。通过采用以下设计,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题1(P119第7题):过抛物线y2=2px(p>0)中焦点的直线和该题中的抛物线进行相交并画图,A焦点的纵坐标为y1, B焦点的纵坐标为y2 ,证明:
        
        这是课本中的练习,研究了抛物线焦点问题。因此,转换的第一步是将看似分散的练习改编为训练习题,以进一步探索新练习的深层知识。探究指导性和传统教学方法对二年级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将测试前和测试后的设计给予对照组。人口统计信息是由研究人员制作的问卷收集的,而思维技能信息则由Watson-Glaser检验确定。指导性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的推理和结论量表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显着影响。在教学方面,性别因素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也很重要。性别和教学方法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推理和解释量表中也很重要。


         在统计上,调查的高中生表明学习交流的发展准备程度更加明显,尤其是对于测量移情关注和观点采择的计量上面很突出。尽管高中女性的同理心评分较高,未经训练的高中生学习行为心理学课程进步很小。
四、问题式探究教学方法
(一)合理改编与创新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G. Polya)在总结问题时说:“无论我们是生活还是学习,我们都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改变它。改变通常是打破僵化的有效方法。学生应该理解这个道理。改变它最后成功找到了有用的东西。”这也突出了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注意改变课本练习中提问的方式,增加或减少某些条件,可以发现和探索许多新事物。
(二)分解并结合以探究问题的实质
        波利亚说:“分解和重组是重要的智力活动。”分解使我们能够突破固定的思维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而结合则使我们能够随意创造。改造和重塑一个新的整体,分解和组合在辩证法上是统一的。
(三)寻找问题关联性
        在教科书中,许多练习都具有完美的结构和鲜明的特征,这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联想发现,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深入发展并最大程度地发挥题目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便可以扩展其功能,从而达到优化思维质量的目的。学生们再次参加讨论。有了成功解答旧问题的成就感,学生似乎变得更有动力,参与问题探究的意识也大大提高。根据现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可以轻松地从过渡准则中想到方法。CD圆与直径和AB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什么?直径为CD的圆与AB相切。如果指示学生进一步扩大他们的想象力:由于是切线,切线点在哪里?在示例问题(3)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证明kCF·kDF =-1。结合示例(3)中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为:直径CD的圆与AB的F点相切。
五、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反思
        实际上,高中考试的问题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神秘。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设置问题并使用适当的分解和组合来探索问题的本质,并进一步改善新目标。显然,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制定自己的学习策略,调整思考问题的角度并提出新的主张,然后独立完成学习过程,或者由其他人代替。这种设计思想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而且还可以加深他们对问题本质的理解。这是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反思的一个好方法。
结语: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反映了教师从“练习”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及时引导“从小到大”和“由浅及深”来激励学生,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内部知识联系和相关知识差异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网络形成和发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肖秉林.圆锥曲线焦点弦的性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6).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