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孙亚楠
[导读] 在国内教育事业全方位发展、全方位进步的今天
        孙亚楠
        安徽亳州十八中    236800
        摘要:在国内教育事业全方位发展、全方位进步的今天,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予以了教育工作高度关注,尤其是高中地理,更是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高中地理有着非常广泛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非常复杂,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学习难度。为了满足新课标要求,就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提升。做好正确引导,让学生形成学习主动性。本文将以高中地理为例,分析高中地理在核心素养教育大环境下的课堂提问方法,旨在用提问的过程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提问教学;提问方法

前言:高中地理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但是理论内容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对知识建立深刻印象,提问教学是非常好的方法。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建立深刻认知,同时也能够将知识变成学生的能力。所以提问成为了高中地理教育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提问教学可以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与使用知识、使用能力、消化与理解知识。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高中地理的课堂提问方法,其具有现实性教育意义。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的课堂提问教学情况
(一)提问次数少
        地理教育是高中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作用十分突出,能够有效完善与发展学生,帮助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就需要予以课堂提问更多的关注,加强研究与处理。以当前的教育情况、教育表现不难看到。虽然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提问学生,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效果没有达标[1]。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师的提问次数很少,本身班级中有着非常多的学生。课堂提问中教师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所以学生没有对知识建立深刻的理解。教师往往是从个人角度切入与出发的,没有深刻掌握学生实际需要。提问的开展主要方法就是灌输。问题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会影响到学生问题回答主动性、积极性。
(二)提问没内涵
        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不仅提问的次数不多,同时提问的质量也比较差。虽然核心素养教育目前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倡导的理念。不过实践中教师显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理念提问学生。提问前教师没有认真的研究,提问过于表面,没有展现出地理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实践力、区域认知能力。这种提问虽然能够让教师省力,减少备课时间,但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建立深度思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浅显,遇到有深度,需要综合利用知识的问题总是会限制学生分析。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提问方式
        从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到的是,如今高中地理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存在许多问题。所以高中地理在核心素养教学,除了要满足新课标目标,同时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从多元角度出发设置提问教学方法,发挥与展现提问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明确目标合理设计问题
        对于教学活动来说,为了有序进行项目,就需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用规范、科学的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思考[2]。对此教师一定要在设计问题前,充分清晰的了解地理改革以及地理教材要求。设计出能够体现出三维教育追求的教学目标、提问目标。比如在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做问题的针对性设计。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历史以及今后的出路。这种问题就需要学生思考东北地区目前的位置、资源储备情况。此时学生会深入思考,形成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能力[3]。随后在使用材料综合分析中,得出判断,培养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这种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分析与探索知识,建立深刻印象,使学生形成热爱学习的态度。
(二)有效提问营造和谐氛围
        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很重要的步骤与内容。教师一定要提出足够趣味的问题,要减少问题带给学生探索兴趣、学习热情的影响。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和设计问题,用多元化的形式组织学生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是非常好的方法,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环境、氛围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带给学生学习新鲜感、热情感。在稳定的环境中,提高学生能力。比如在《人口的变化》这一课中,教师可以举出实例,比如深圳的崛起,让学生在熟悉的问题中,深入分析,构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灵活使用知识。
(三)合理把握时机
        对提问来说,准确把握时机非常关键。在合适的契机下提出问题,才能够使学生深入思考,建立深刻认知,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对知识建立深刻认知、深刻印象,提高学生问题思考能力、解决能力。例如洋流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创设相应情景,提出对应问题。要用情境和知识配合,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能够建立学习积极性,对问题充分想象和分析,提高学习主动性。
(四)结合生活实际
        高中地理教学中,只有将知识和生活联系到一起,才能够体现出学以致用的追求,并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地理本就是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的知识。教师教学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理解知识,提高知识使用能力。所以高中地理课堂上,一定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比如在讲解《地表形态的塑造》一课,教师就可以用本地的山脉、河流作为案例,组织学生分析为什么本地会形成这样的地貌。学生此时就会根据综合信息思考,在合作讨论、分析中,探究答案,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能力。
结语:从本文可以看到,面对新时期的教育背景,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其具有现实性教育意义。教师需要做好地理教学的合理性设计,呈现出科学化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要体现以生为本,生活化教学追求,这样才能保障质量,提高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沧田.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J].内蒙古教育,2019(32):44-45.
[2]黄丽丽.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J].亚太教育,2019(10):67.
[3]高仁慧.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7):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