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
安昌街道白洋幼儿园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将“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也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幼儿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师素质时刻影响着幼儿的德育教育,教师应当先树立自身的德业,将德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及教学活动中,与此同时也需要家园的共同合作培育。教师教育幼儿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要利用自身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幼儿。
关键词:幼儿;教师;立德树人;德育教育
幼儿时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教育和熏陶在一个人的性格中会留下深深的印迹。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慢慢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提高自身的素质。《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1]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为了给幼儿的个体素质奠定基础。本研究将通过对幼儿园案例分析,浅谈幼儿园的德育教育。
1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
幼儿时期是思想、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的可塑性最大,判定好与坏、是与非、白与黑、善与恶的一些形象概念,就是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的,而幼儿园教师就是他们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引路人。在幼儿眼中,教师就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是幼儿在思想道德上主要的前进动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思想、真理,塑造灵魂、生命、新人的时代重任。”正是强调了教师要先育人,再教书,同时还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完善自身的言行举止,再引导幼儿德育的全面发展。
1.1 幼儿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修养
首先要严以律己,注重自身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再教书育人。要像《纲要》中提倡的“为每个受教育者奠定生存的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换言之,就是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情,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1.2 完善自身言行举止,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尽最大的努力做到言传身教,因为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是他们的镜子,喜欢学习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因此,端正自身的职业操守,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显得极其重要。例如,教师要求幼儿应该做到的,自己应当率先做到;禁止幼儿做的,自己也坚决不能做。在某些时候看似是小事,实则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幼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这种教育对幼儿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及潜移默化的作用。
案例:在某天的一日活动——午餐,涵涵在就餐时把盘中的芹菜、胡萝卜都挑到了垃圾盘中,只挑盘中的肉吃,教师走过去问:“涵涵,你为什么不吃蔬菜呢?这些可都是有营养的食物哦。”涵涵说:“老师,这些菜都不好吃,好多小朋友都不爱吃,你也没有吃哦。”涵涵说完后,教师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在之后的午餐活动中,教师盛菜时将每种菜都添一点在盘中,以自身行为逐渐引导涵涵,从不吃到尝试,从尝试到习惯。
评价:在午餐活动中,当有幼儿出现挑食、剩菜剩饭的现象时,教师经常会教育幼儿要光盘、不能挑食,告诉幼儿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但有时幼儿在就餐的过程中也会观察教师的行为,认为老师不吃我也不吃,所以这时教师就应当起表率的作用,通过规范自己影响幼儿的校园生活,引导幼儿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寓德育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幼儿的一日活动常规是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建立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有利于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教师在安排一日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幼儿的需求与发展。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日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根本和基础。做好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有利于幼儿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做好一日活动常规,教师应当抓住细节,从细小处入手。
2.1 教育幼儿文明团结、礼貌待人
为了培养孩子关爱他人,懂得感恩的情感,应当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时时刻刻对他们进行教育:
(1)一日生活中,与幼儿习惯性进行有礼貌地问好;
(2)晨间活动时,教师对幼儿进行适时的德育教育;
(3)生活活动时,提醒幼儿养成排队、不推挤,不浪费、不挑食的习惯;
(4)区域活动时,让幼儿学习合作学习,友爱谦让;
(5)户外活动前后,组织幼儿一起捡垃圾,增强幼儿文明意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文明用语在不断改变着幼儿,打架、骂人的不良现象自然也减少了,而乐于助人的现象随处可见。
2.2 教育幼儿相互谦让,团结友爱
幼儿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接触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占有欲,这时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为幼儿提供挑战自我、团结协作的机会。
案例:在一次走平衡木的活动中,昊昊兴高采烈地走上了平衡木,但走到中间段的时候突然停住了,“谁来帮帮我呀?”过了一会,后面的小朋友赶了上来,继续前进,走在了昊昊前面,“昊昊需要一个小老师、小帮手,有谁愿意去帮帮他的呢?”教师说完后,小朋友都纷纷走过去帮助他,在之后的活动中,小朋友也会主动去牵别人的手。
评价:教师在组织幼儿走平衡木、攀爬、跳绳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时,应当鼓励幼儿互帮互助,遇到困难能主动找同伴帮助,在同伴中挑选自己的“小老师”;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活动中的角色扮演,让他们在规定的情景中感受他人情感,让幼儿能有独立或者合作的机会,去发现、解决问题,去处理与同伴的关系,从而保持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不要过于控制幼儿的一举一动,要适时放手。
3 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中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2]实则就是幼儿的教学活动需要有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幼儿能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感官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完成前期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每个主题下,教师都会加入一些该主题下的情感教学活动,通过不同主题下的课程培养幼儿的不同情感。在设定课程时,教师会利用多感官的教学,让幼儿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改变。例如,“我是哥哥姐姐”、“请让我来帮助你”、“我的树朋友”等。
4 家园共育共同培养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与教师一样,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时刻关注着家长的行为与言论,家长的言行也时刻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在幼儿时期家长与幼儿的相处较为亲密,对幼儿的影响时间也较长。所以教师在利用五大领域的教学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为家长提供获得教育的学习机会和知识经验,让家长在面对孩子是能有所对策与经验。幼儿的德育教育需要家园共同合作协助,光靠幼儿园或是家长都是不够全面的,家园合作才能培养幼儿最基本的德育知识。例如,团结友爱,良好的行为、生活、卫生习惯,自信心、同情心等。
5 总结
综上,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从幼儿的一日活动教学中以及家庭表现可以看出,德育教育既是纵向延伸,也是横向联系的。作为教师要把握时机,将德育渗透到各个环节,延伸至家庭生活,家园合作共育幼儿,用引导、鼓励的方法加以教育,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教育就是要用爱感化幼儿、家长,做一位有心的教师,只有当我们从心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幼儿的发展考虑,才能让幼儿在不同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我们的思想和知识不能固化,要像幼儿那样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重新出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7-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