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文化素质与课外技能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徐佳君
[导读] 多年来,国家一直重视教育的发展并在教育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徐佳君
        安昌街道白洋幼儿园
        多年来,国家一直重视教育的发展并在教育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对儿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21世纪是不断创新的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新世纪的近20年来,时间不断的证明着发现、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学生们接触的第一回教育,对每个人的塑造程度在其之后的生涯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改变传统的幼儿教育观点,实施创新教育方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重大的必要性。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儿童文化素质和课外技能协同发展。
1 文化素质
中国五千年文化中,中华民族对文化素质的推崇程度是有统治地位的,
        如古代的私塾教育,科举选才制度,无不体现这这种现象。科举制度尤为突出,可以说在当时,参加科举金榜题名是穷苦人民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直到近代,中华人民对文化的推崇程度也是毫无衰减,从每个家中长辈对子女“读书是唯一出路”的谆谆教诲,到每年高考全国人民对各地状元的关注度,都体现着国人对文化素质的重视程度。
                正是靠着千年中华民族对文化素质的推崇和敬仰,我国在民族危亡时期,才有从思想根源的改变。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确确实实是塑造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参考。而每个人在处于幼儿教育这一阶段时,就如一张白纸,如何对这张白纸进行更好布局、设计,是每个各个教师最重要的职责。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一个人的教育也应从幼儿时期开始,但是,传统方式的幼儿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想要改变已有的教育方式,创新是必不可很少的。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的文化素质方面进行创新呢?首先要明确的是,多年存在的教育方式必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在原先的教育内容基础上,改变原先的灌输式教授,转向启发式教育。每个幼儿在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新事物的好奇感与探索欲,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以生活实例抛出一个事实,转而让儿童思考其中的问题所在,启发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另外,因材施教,教师应对每个幼儿的性格有个大致的了解,在教学中迎其所好,激发其潜在的学习欲望。

2 课外技能
        正如前面所说的,文化素质是对每张白纸进行布局与设计,但是仅仅做好这一点,只是在白纸上画出了大致的轮廓,而想要整副画拥有色彩,则依靠这些课外技能来填充。

正如一首歌一样,曲是它的灵魂,词才能彰显其个性。
        早在多年以前,我们重新开始重视起童真的重要性。2015年,我省高考题所涉及的,正是遗失的童真。在儿童这一时期,我们应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童真这一特点,抓住每个孩子的兴趣所在,争取在这一阶段使他们形成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方式。保证每个孩子应有的课外活动时间,而不是让他们过早的开始接触应试教育。
我所说的课外技能,而不仅仅是每天的活动时间。学校、教师应尽可能的去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开设兴趣班,投入更多的教师资源,培养每个孩子的特长。当然,这一项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同时应该联合各个孩子的家长,对于有经济情况好的,鼓励家长个性培养孩子,前提是在孩子自愿的前提下。事实上,这种个性技能的培养,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显然学堂内的兴趣教育与校外的专门培训机构相比,在专业程度上很难达到那种水准。然而,校外培训的昂贵学费也是大部分家长仍在观望的一个原因,因此,为了能做到幼儿普遍能接受到更好的技能学习,使得儿童都能受到更好层次的兴趣技能教育,政府也应该加入更好的关注度以及支持力,开设定向培养人民教师专业能力,或额外聘请这些方面的老师,让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这部分的教育。

        学校在推动要求教师关注儿童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课外技能培养的同时,同样要结合新时代的背景。在培养这两方面重点时,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儿童动手创造,在儿童作出不符合教师教育要求的作业或作品时,不轻易否定,以引导的方式,鼓励其创造性的想法,再该基础上提出指向目标成果的建议。为什么要提到要额外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近两年,他国为遏制我国的快速发展,采取丑陋的技术制裁。最为突出的,便是他国禁止对该国企业对华为出售相关设备制作上的核心芯片,导致华为生产相关设备迎来危机。从这一事件上可以明显提出,我国在核心技术的发展上,要显然落后于他国,受他国限制,看他国脸色。当然,华为因此作出了对策,在后续提出了其早在做准备的麒麟芯片,危机才有所缓解。事实上,我国人民不缺创新创造的能力,但是,大部分人或安于现状,或受限于资金与团队。结合这点,我认为,目前新时代的幼儿教育,在培养儿童文化素质与兴趣技能的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激励、暗示儿童,去勇于尝试、勇于创造、勇于对现有理论、方法提出质疑,去验证,去实践,去作出成果,从而从小养成一个创新创造的能力与习惯。
        
        文化素质与课外技能的协同发展,在新时期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已经是一个时代走向。过往的仅仅依靠文化素质教育在今后将很难生存,社会以后所期待的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素质能力强的、书读的好、学历高的人。而是各方面综合能力都比较强的人才。我们中国自古有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的社会发展潮流,正在不断的印证这句话,只要有一技之长,社会便有你一席之地。
文化素质与课外技能的协同发展,培养每个孩子的文化水平和个性技能不仅拓宽其个人实力的宽度,也加深其内在涵养的深度,真正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有意识的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家国培养可塑之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