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琦
树德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 四川省都江堰市 61183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相关文化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时效性解决措施,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创新策略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特点
(一)具有独立性特点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起到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学生传授各项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甚至存在“死学”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咨询他人。若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遇到问题后才能够进行自主分析与解决,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
(二)具有主观性特点
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所具备的一项显著特点。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将完全发挥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作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建立。当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就能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当中得到解放,并在学生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判断,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另外,主观能动性还可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缺乏自主学习观念
目前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内容,并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因此,能够为学生留下的自主学习时间少之又少。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相比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各项知识点,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部分教师与学生在潜意识中缺乏自主学习观念,甚至认为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会耗费更多时间,导致学生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甚至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缺乏科学学习方式
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够真正提高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可通过合理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纵观现阶段实际情况,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因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导致学生难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直接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更多鼓励,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组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部分。因此,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练习习题的过程中,若遇到问题能够自主思考,不再是直接查阅资料或者询问其他同学,即便看过答案之后也能够对解题过程进行总结,逐渐形成自己专属的解题思路。当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点产生浓厚兴趣后,则会自主提出相应的疑问,结合自己以往掌握的知识内容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最佳的解题方法。相比较而言,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带着问题学习,这样的方式更容易理解与吸收相应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应着重强化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互动意识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面临较大的考试压力,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内容,并没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互动。即便教师会定期组织小组学习互动,因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影响最终的学习效率。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前提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受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所做的努力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应采取实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学生在相互探究的过程中明确合作的重要性,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难以满足现阶段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将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扮演者主导者角色,同样起到指导性作用。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所知所想,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并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内容更加抽象化,且偏向于理论知识,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其中的知识点结构难以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在为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不仅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与三维立体空间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因其空间思维能力十分有限,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与三维空间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解题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另外,开展实践活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各项知识内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内容,应采取实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明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今后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A]. 艾文宇,熊海斌,郑文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 2018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A]. 李平,陈影,兰永新,张雪莲,刘景楠,张玲.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C]. 2016
[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研究[A]. 欧元芳,魏萍萍,高翔,李海,汤新文.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 2017
作者简介:廖琦(1986-08),女,汉族,籍贯:四川省都江堰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中小学一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