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陈群英
[导读]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陈群英
        福建省南安市洪梅中学  362334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培养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教学课程,具有显著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就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的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深刻的理解,并通过多元化的培养路径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其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一、引言
        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理念,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积极的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完善,更加有效的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及培养意义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推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性能力,是实现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核心素养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概念,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表现出的核心素养又各不相同,具有显著的学科特点,具体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则主要包括道法认同、科学精神、生命意识以及责任担当等四个方面。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学生今后发展过程中必备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性能力,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有助于党和国家政策、路线在青少年教学中的落实。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其对党和国家政策、路线的认识与理解,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能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更加深入的进入学生的头脑,形成学生固有的思想意识,从而落实了党和中央的政策。其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主体,核心素养的具备是其今后参与社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能使学生更加良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1.通过教材资源的深入挖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材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通过对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资源的挖掘,来实现教材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教材资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首先,教师应实现对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深刻运用。现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结合了当前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有效教学,通过章节之间联系的有效架构,以此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教师还可以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的整合,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与语文、历史、地理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教育,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堂教学环节是最为主体、关键的环节。教师就应注重这一教学环节的充分运用,通过具有引导性的教学场景的创设与搭建,来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引导与培养。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一些真实案例的列举与分析,将学生日常集体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展示。这种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引导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案例的深刻思考,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通过多元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的进行主题式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此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能力的形成。同时,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具有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来使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必要趋势和必经途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顺应教育形势,通过对教材资源的深入挖掘、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以及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金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9(19)
[2] 刘洪冉.试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
[3] 林英发,陈月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