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新路径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郭玮
[导读] 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郭玮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300451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有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整体综合素质,还可以通过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本文对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对师德建设的新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高职院校毕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路径;研究
        前言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实施者,也是师德师风建设展现的窗口。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着高职院校整体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也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只有通过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新的有效路径的探索,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德高者为师,身正者为范的教学理念。
        一、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中,思想和行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所谓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所谓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即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在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对周围事物所采取的具体言行和态度,并对学生及周围的人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影响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
        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分析
        2.1高职院校教师师德水准下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至上的社会经济理念也在侵染和影响的高职院校教师,这也会让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产生利益至上思想观念,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师德水平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在这种社会氛围之下,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做出最为理性的判断,必须认清身为高职院校教师的价值诉求以及人生追求,不被社会风气所侵染,努力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学习,进一步实现高职院校德高者为师,身正者为范的教学理念,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2师德规范缺乏约束力
        目教育部还未出台《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各个高职院校针对自身发展建设情况,也提出了相应的师德管理规范,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管理。但是因为缺乏示范性文本以及更加明确的评判准则,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规范缺乏约束力,与此同时,每年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所进行的管理和考核主要是通过“德、能、勤、绩”几个方面,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考核标准,评价依据,很少有教师因为“德”不配位而影响整体绩效考核成果。
        2.3师德评价缺乏科学性
        德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目前高职院校师德评价大多以奖惩性评价为主,并为晋级、奖励、加薪、降级、解聘等决定依据,师德评价成了教师奖励、表扬、处罚的手段。导致师德建设成为与利益挂钩,不能发挥师德评价对教师未来发展的导向作用。师德考核通常同年度考核结合在一起,师德考核缺乏硬性指标,师德评估流于形式,教师重视不高。


        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新路径探索
        3.1 完善师德管理体系
        制度是行为规范得以确立的重要保障,在建设师德师风的过程中,学校相关的行政组织部门首先就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确立师德评估的相关指标,在教师员工中形成一种民主监督体系,对于违反师德师风规范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学生的评价引入到评价体系当中,通过教师以及学生的综合评价,确立当年度的师德模范先锋,给予表扬和物质上的奖励,形成激励体制,刺激教师向这些先进榜样学习。
        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首先就是接受教育的重要主体之,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发挥的就是教育者作为受教育主体的这一特殊性质。首先,我们要对从教者进行教育理念的培训,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师德建设重要环节,先进教学理念的掌握,是我们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关键一步,也是提升教师责任感的重要方式。其次,要将从教者的岗前培训与上岗后的定期培训进行有效地衔接。现阶段,我们在新教师培训中对于岗前职业素养的培训占有极大比重,但是相对忽略了入职教师的再培训工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入职教师的范围中也要定期开展师德培训工作,发现具体工作中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师德建设的内容。
        3.2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
        学习是学生提升认知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亦是教师提升师德修养与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新旧知识更替加快的新时代,更是应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广泛学习、终身学习。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高职院校作为组织者首先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如在职前培训中,一方面要通过网络大数据了解教师的师德素养水平以及是否日常自觉担负道德义务,并将此严格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评先评优等的首要标准,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学校应定期开展相应讲座、专题研讨等活动, 确保教师能够对师德产生客观的认识,确保高职院校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能充分的认知教书育人的使命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其次在职中培养时,高职院校应利用多元文化媒体途径进行优良师德氛围营造,积极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参与到师德建设中去,从而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提高其道德素养与专业知识储备,更好地推进各项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3.3在教学专业素养提升过程中构建师德师风
        在新时代下,教师不仅需要做到道德方面的“为人师表”,更需要实现专业化的成长。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融合,使得整个教育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包括教师的教学手段,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教学的渠道增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因此,新时代下,高职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更新教学手段,掌握现代化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从而指导高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能够紧跟新时代的发展脚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由此,师德师风的建设也是在不断前进中,教师不能够满足于自身当下状态,而是应该在教学事业中不断钻研、充实和提升自己。
        小结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各方面齐配合、共努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能停留在表明,只有投身教育实践,才能暴露师德品质的不足,通过克服、纠正,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康宇.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
        [2]肖昊,成长群.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之内涵[J].学习月刊,200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