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程晶
[导读]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阅读等活动都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程晶
        哈尔滨市团结小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10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阅读等活动都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中阅读更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味“良药”。教师应当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心理健康培养同步进行,使小学阅读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互相作用。在全面推进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师应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语文阅读;教学
1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与重要性
        通过翻阅一些教材会发现,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这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课堂中积极地渗透有着极大的优势。情感色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表现的非常鲜明,同时小学教学中语文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也决定了其在心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包含了很多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它能滋养学生的心灵,语文阅读发挥最大的作用,就是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从阅读中获得知识,也能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的语文阅读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找到人生的方向,促进积极健康心理的发展。从语文阅读教育的特点来看,语文阅读中的丰富的情感色彩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想法总是千变万化的,面对语文阅读中材料更是如此;从语文阅读教育的内容来看,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隐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1]。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溶于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还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带动学生的情绪,同时还可以通过语文阅读中的学习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以此达到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如果每个教师都是掌握学习心理的教师,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心理动机、心理需要强烈的学生,那么语文阅读的教学就能快速地进行和发展。这样快乐的、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上进行教学或学习,教师和学生都会很轻松,效果也是意想不到的。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情景式阅读法
        情景式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教师借助相关教学设备,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阅读学习过程,进行深层次阅读,从而在阅读材料中获取所需的精神食粮。在情景布设过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带着情感进行文章的深层次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与文章的主人公建立情感联系,实现感同身受,进一步感知文字中传递的情感变化。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让学生在文章阅读中获取个人缺失的情感模块,有效地健全了学生的情感体系,同时也产生了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排除负面情感,在文章积极思想的影响下,产生正面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2.2小组合作式阅读法
        小组合作式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要是教师依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对班级内的学生合理分组,并在分组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完成文章的阅读,并在协同的阅读环境中寻求与同学和教师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心理问题的有效疏导。

以下对小组合作式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应用举例说明:在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前期粗浅阅读,初步获取文章中廉颇和蔺相如的主要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阅读的理解[2]。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合理分配和选择角色,进而积极地调动个人情感,呈现良好的角色扮演效果。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文章中廉颇和蔺相如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实现了内心不良情绪和错误价值观的有效排除和更替,帮助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充分展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健康教育的渗透价值,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另外,在小组合作式阅读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能全面调动语言能力与同学交流,锻炼了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进一步满足了我国对全面型人才的教育要求。
        2.3问题引导式阅读法
        问题引导式阅读法的应用,体现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启发式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在了教育的主体位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相关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获知学生的心理问题节点,借助阅读材料中包含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下对问题引导式阅读法的应用举例说明:可以《伊索寓言》中的《农夫与蛇》《狼和小羊》故事为主要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阅读。阅读前,教师可以提出《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小羊的命运会怎样等问题,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中故事的阅读兴趣,带着问题深入阅读[3]。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步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阅读问题,获得了阅读的成就感,并捕捉到了故事中包含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实现了心理问题的有效疏导,让学生以正确的发展眼光看待事物,并以积极的心理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引导式阅读法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阅读,展现了阅读的层次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持续阅读和深入阅读,并通过阅读获取个人所需的精神支持,进一步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求。
        2.4生活化阅读法
        生活化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是指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期望、学习需求,以及小学生的主要认知水平,将阅读材料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阅读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是非观,实现心理健康发展。以下对其举例说明:在阅读《放风筝》一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放风筝活动建立联想,并结合个人的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探讨放风筝的步骤,风筝的主要形态,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基础和阅读的兴趣。将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中语句,如“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理解作者所抒发的开心喜悦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现核心素质教育的内涵,让学生将情感寄托于文章阅读中,并在阅读中找到个人情感的出口[4]。生活式阅读法通过将文章中的相关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连接,对学生心理良性引导,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可让学生通过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扩大眼界,从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情感发育。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充分提高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内心精神世界,最终促进学生的能力、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95-196.
[2]杨春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J].教育天地,2019,1(4).
[3]王星.核心素养下不同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9(11):1.
[4]李百英.基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家校合作优化[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