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拉近我们的距离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闲琼联
[导读]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闲琼联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狮北庆球幼儿园    广东佛山    528225
        摘要: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且人们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称之为师德的核心,这说明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过硬的教学本领和教学经验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爱,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本文主要依据自身多年的幼儿教学经验,从倾听、理解、信任三方面举证爱在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拉近师生距离,共建美好校园。
关键词:爱;倾听;理解;信任;内心世界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且人们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称之为师德的核心,这说明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过硬的教学本领和教学经验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爱,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爱是什么呢?有人说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那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也有人用爱比作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那我们在教育中如何爱孩子,如何温暖孩子的心房,如何在爱的教育中拉近我们的距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一、倾听孩子的心声
        人与人沟通80%取决于倾听能力,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同时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其实当别人认真倾听自己说话时,自己都会觉得倍受关注和尊重,内心是感觉到温暖和幸福的。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曾说过:“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可想而知,倾听是对孩子表示尊敬,表达关心,所以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尊重就是耐心的倾听他们把话说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当孩子被人尊重,被人关心时,他们就会渐渐地打开心灵之门,从而拉近了师幼之间的情感与距离,唤起他们的自尊、自信、自主、自强,更好地接受教育。要想孩子有更好的发展,那我们先从倾听开始,虽然有时候有一些不同寻常的行为,但孩子的世界是童真无邪的,背后一定有原因。我们只有多倾听孩子的需求才能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和想法。有一天早上,小美的书包里放了一包药,我就很好奇的问:“小美你今天生病了吗?”小美说:“没有。”我就接着说:“你没有生病,怎么会把药带过来呢?这些药是不能乱吃的,下一次你要注意了,不能乱把药带回来,怎么这些你都不懂呢?”当我说完这一句话时小美有些委屈,我马上又回应说:“小美,能告诉我你带的这包药是干什么的吗?”由于我刚刚的指责,小美满脸的委屈,一直低着头不想说话。我接着说:“小美,我知道你是好孩子,我相信你也不会乱带药来的,来,告诉老师你带的这包药是干什么的。”无论我再跟她说什么甜心话,她还是不说话,晚接时我向小美妈妈反映情况才得知原来是由于她昨天听说我感冒了才把药带过来给我。我当时一听心里真不是滋味,我为什么没有倾听她把话说完呢?如果我选择的是倾听小美的心声,也许小美就不会因为我的指责而受委屈,是因为我没有耐心地倾听小美的话,让我们本来拉近的距离又远了,从那一次开始我和孩子相处都是先从倾听开始,因为每一个孩子,他的内心都是善良,背后的行为都隐藏着好的动机,任何的事情都有他的意图。从一次又一次的倾听中我们的关系更融洽了,心更近了。
二、理解孩子的情绪
        我就记得刚出来工作的时候我对孩子的哭闹和生气是很不能理解的,常常会因为他们的哭闹和不良情绪的产生会感到厌倦和不耐烦,曾几何时想放弃幼教事业。

但是从不断的学习当中,我慢慢的知道了情绪原来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他是伴随着人的一种需要是否得到相应的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每个人都会因为某一件事情而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对孩子来讲产生情绪背后的动机表现更加的明显,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各种行为。而这种行为是幼儿向老师父母或其他人表达自身需要的一种信号,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是人的一种本能,没有对错之分。例如:孩子在玩玩具时,她心爱的小玩具被同伴抢走了,她内心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开心,不开心的同时表现出来的是生气或哭闹,那么当她生气或哭闹时其实就是想办法拿回自己的小玩具,所以说每一个情绪的背后都有他的动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学会理解孩子的情绪,当他有情绪时,我们首先要关注孩子的心情再关注事情,因为很多时候情绪行为的发生都是来自于内心的想法,所以我们在解决事情之前要先理解孩子的情绪,情绪能掌控人的一切,好的情绪会带来好的结果,反之不好的情绪会带来太多负面的影响。所以当孩子有不良情绪的时候,如:哭闹、生气等等,我们允许孩子适当的宣泄,允许他表达,尽可能地与孩子共情,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去回应感受,感同身受地来分析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只有我们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所需所求,才能全面地进行教育。当我们走进了孩子内心世界的同时,孩子与我们更亲近了。
三、信任孩子的能力
        信任是给孩子最大的内驱力,让孩子更有勇气和自信,这种自信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有人说信任是教育的基石,也有人说信任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在教育过程中常常有孩子对我说:“老师这些事情让我来”“老师,这些事情我会做。”“老师让我来做吧”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还这么小,这些事情怎么会做呢,怎么能做呢,这是由于我对孩子的不信任,不敢给他们放手的机会。但从偶尔的一次学习当中专家提到:“当孩子想去做的时候,我们尽可能的给孩子放手的机会,信任每一个孩子。”对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知道孩子哪些事情会做哪些事情还不会做,针对孩子情况我们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放手和引导。从那以后,当孩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来做”“老师,我会做”“老师,让我来做”我马上就产生一个念头,我要信任孩子,信任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只有信任孩子,孩子才会更自信,我应该要放手了,相信孩子是行的,只有放手孩子才能有探索的机会,只有放手孩子才能越走越远。在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下孩子更自信了,更有担当了,很多时候一些事情都会抢着来做,在我信任孩子的同时,孩子们也对我有了充分的信任,他们更依赖我,更愿意与我亲近了。所以教育应该是对孩子有充分的信任,相信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孩子每一次探索的机会,让他们不断的探索,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探索中学习知识,探索中增强自信心,探索中学会担当,探索中获取成功,探索中成长。同时,孩子犯错误时,我们也要充分的信任他们,不要一味地责骂孩子,我们要及时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其实爱无处不在,在教育孩子中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的接触都需要爱,只有爱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爱,而我对孩子的爱很简单。首先是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其次是理解孩子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再次是信任孩子的能力,支持孩子的内心世界。一路走来孩子与我心连心,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在爱的氛围中我们的距离被拉近了,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蔡芳鹏.浅谈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C],中国农村教育论坛,2011.
[2]张胜闻.发挥教师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创建良好高校教书育人环境[J],甘肃农业,2012(05).
[3]沈素开.浅谈幼儿的爱心教育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4(10).
[4]杨建霞.《爱的耕耘》学习方法报(教研版)[N],2012.
[5]庄花.教育从倾听开始[J],课程教育研究,2013.
[6]邵智,施鸣鹭.幼儿心理学[M],重庆出版社,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