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阳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营边小学 362200
摘要:记得某位心理学家曾经说:“学习被动接受者获得的信息只有30%,而主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者获得的信息则可达90%左右。”数学知识只有让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很好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 积极性
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老师主讲,学生当“收音机”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是学习的主宰者,学生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习。这种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自我个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建和谐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参与激情
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认真听课,大都面目严肃,亲切不再,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岂敢主动质疑,学生学习的激情已无法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不敢问、不敢讲中熄灭了。因此,教师有必要创设轻松、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这里的“和谐”情境,不仅仅是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热爱、尊重、信任,更应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心灵的碰撞。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也能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消除了学生畏惧的心理障碍。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身心得到放松,学习热情被激发,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地被提高了。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可见,我们的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便取得教育的主动权。现在的许多教师,课前没了解学生的经验、知识基础、个性特点以及学生学习时的需要,教学时只是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组织教学,学生处于听指挥的被动地位,造成了课堂没有激情,学习效果差的局面。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教师不注意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信心。要真正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是有能力学好的。要尊重学生的自身意识,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要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感情,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对老师讲,有事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再次,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最后,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发掘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有了信心,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了,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了,这也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的能力。
三、抓住交流的有利时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交流互动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学中如能按照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探讨,开展合作学习,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从而发挥集体的智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倒数时,首先教师对倒数的概念进行了学习,学生对什么是倒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抛出“1”和“0”的倒数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发表各自的看法。由于讨论激烈,本是小组内的讨论逐渐演变成了全班的交流大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互不相让。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大大提高了学生参的与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鼓励探究与创新,留足自主参与的空间
现代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得到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实现这点,老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填鸭式”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的机会,只有留足学生参与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实践、探索和创新的天地,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接着出示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式,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自己探究出结算的方法。显然,这样为学生提供思考新问题的基本条件和空间,促进学生灵活的思维,学生将学得更为主动活泼而有效。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
教师的作用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传递知识的职责现在应该是越来越少了,而更多的是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去积极地自主探究。主动思考。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翁的身份,积极的参与操作、交流、提问、质疑,并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形成、发展,从而很好的掌握知识,发展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自我领悟中慢慢形成和发展起米的。为此,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知识、掌握知识。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反思内化,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总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这样,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钟丽.架设学习任务单 提高课堂参与度[J].上海教育.?2020(18)
[2] 张化万.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参与效率的原则[J].小学语文教学.?1998(03)
[3] 王丽萍.准确切入 提高语文课堂参与度[J].新课程(小学).?2016(05)
[4] 王玉梅.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J].新课程(上).?2016(05)
[5] 李森林.如何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J].读写算.?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