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静心+开心=我的初心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王宏艳
[导读] 在一堂好课里修筑自我价值的殿堂,此乃教育匠心
        王宏艳
        浙江省萧山区 金惠初级中学
        
        【摘要】在一堂好课里修筑自我价值的殿堂,此乃教育匠心;在自我坚守中静下一颗浮躁之心,此乃教育静心;在彼此相伴的简单岁月里种下开心的种子,此乃教育赋予我的开心。匠心、静心、开心,是我“自己的节奏”,更是我的从教初心。

        在美好教育的大背景下,萧山教育发出了挖掘“五心”好教师的号召,希望所有萧山教师守住从教初心、永怀爱教之心,在工作中时刻凝聚一颗静心、怀抱教育匠心,并能干得开心”。
        作为一个从教刚满两年的新教师,尚不敢妄自谈“五心”,只希望能在“自己的节奏”中寻出“五心”的味道,并在未来的从教岁月里,奔美好教育,向“五心”进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哲学史上的终极三问是一把悬在人类头顶的利剑。当我以教师的职业代入,我想要问自己——“你要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
        在工作的第一个年头,我跟着语文学科的师父学习上好一堂语文课,跟着班主任学习如何管理好32个初具自我意识的小大人们;在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似乎找到了一些自主性,从跟着师父的节奏走,慢慢模仿着、摸索着独属于自己的节奏。
        所谓“自己的节奏”,大抵就是对问题的回答。

匠心与自我价值
        匠心之“匠”,乃是工匠之“匠”。
        实习时,我常问——“当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呀?”
        询问的对象往往不同,问题的答案却极为一致——“上好课!”
        上好一堂课,从大处说,教师教有所得,学生学有所获,家长信有所安;从小处说,每一堂好课都是教师自我价值的提升。
        与我个人而言,自我价值的提升使我最为心醉。从选择教师行业以来,周围的人都会庆贺你得到了“铁饭碗”,一个从入职到退休都能看得见的“铁饭碗”。似乎在铁饭碗的光辉之下,教师个人的价值和努力是不被重视的。
        在学校的帮助下,2019年我拥有了一次开设全区公开课的机会。她使我兴奋,也使我焦虑,更使我充满干劲。这是许久未有的感觉了。上一次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是入职之后的第一次校级公开课,初出茅庐的我迫切地想要通过那节课向自己证明“我可以”。而这一次区级公开课,则是更高层次的挑战,向来怯生的我要将自己一年多的成长通过她展现给全区的初中语文教师,更向自己证明“我能行”。哪怕结果并未让满怀期待的师父和同事们欢喜,但我却心满意足。40分钟里留下的遗憾,让我意识到脚下的阻碍和前进的方向。
        当我与圈外的友人分享公开课的喜悦时,却未能收获最真心的理解。她似乎永远不能理解学生时代一堂简简单单去听课教室上的课怎会凝聚了老师如此多的悲欢喜乐,老师不是对着PPT和课本讲课就好了么?
        我并不责怪友人的不理解,就像我也并不能理解她编辑出版一本书时的欢喜。那时我意识到,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悲欢喜乐,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现,无须外界的评判。这便是“匠心”所在。
        这次疫情爆发的时候,新闻报道里总是提到“非典”。这几年的青春电影里也曾把经历“非典”当成一个男女主人公情比金坚的见证。但是作为一个经历“非典”的孩子,除了胸口的大蒜串子我真的不记得什么了。
        而今作为一名教师,我思考着如何让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这段历史。
        有幸的是,我的同事们已经先行走在了路上。
        她,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让医务工作者的孩子用笔记录这段历史。
        “父亲是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医务工作者,随着疫情的爆发,父亲也逐渐忙碌起来。由于父亲的缺席,原来热闹的年夜饭也变得冷清了不少。叮咚,叮咚,手机屏幕闪了又闪,只见父亲给我留言道:这几天别出门,记得戴口罩,勿念。”
        他,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让每一位孩子手绘祝福,致敬逆行者。
        “风雨同舟”“福佑中华”“齐心抗疫”“武汉加油”“使命担当、扶危渡厄”“有你们,才有胜利”一句句标语,一份份祝福。
        他们,一群平凡的社会老师,让每一个孩子“情援武汉”。
        “恶魔之疾入吾华夏,图上之人,为力与福也。某愿病者皆闻某与之同在。某愿医者自强,得其应有之奖。某愿仁者自上,乐奉献。某愿华国天下人人皆可守法。待天霁,观金鸦。”   
        让孩子为武汉画画,让孩子为武汉写作,也是让他们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这段历史,这段他们余生可能都不会遇到的历史。不然,多年以后,这可能只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超长续航的寒假和满屏666的非凡学期而已。
        作为一名“教育的工匠”,在日以继夜的斧凿刀刻中,以匠心雕刻一堂好课,用课堂修筑自我价值的殿堂。
         静心与自我坚守
        静心之“静”,乃是宁静致远的“静”。
        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假如你问我“哪个职业最静得下心?”,我的回答一定是“老师”。在成为教师的现在,我的回答亦是如此,只是我会再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教师,是“必须”静得下心来的职业。
        我曾是一个一惊一乍的人,在面临突发情况时往往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现如今,虽比不上有经验的老师们那样淡定从容,却实在比从前更沉稳些了。


        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身后有了需要我坚守的阵地和守护的人儿。
        工作两年以来,我一直有幸跟着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李老师担任班级的小导师。每当班级出现突发情况时她总是能迅速出现,快速解决。
        我们曾调侃,我们已经是成熟的信息收集小能手了。
        每一个孩子都代表着一个家庭,每一个学校都连接着千家万户。疫情期间,每一位班主任每天都要确保每一位孩子上交健康日报表。
        “这个微信接龙是怎么弄的呀?你教教我!”“好的呀~”
        “这个腾讯文档我要怎么新建呢?你教我操作一下吧。”“你看到右下角的……”
        “班级管理小程序里面的数据怎么导出来呢?”“这个要用电脑……”
        我的搭班班主任李萍老师是一名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了,原本对手机电脑操作生疏的她却在寒假化身“提问达人”“手机达人”。
        她常常笑着调侃说,学习了,学习了。
        “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一头连着社会的千家万户,一头连着教师的千辛万苦。”从微信接龙,到腾讯文档,再到班级管理小程序,每一位班主任都在尝试着如何更高效地完成任务,确保每一位孩子的健康。但在去年年底,因身体原因,李老师要请假半个月做手术,而我需要承担整个班级的管理。
        就是这个契机,使我明白教师“必须”“静下心来”。
        原来, 32个看似“小大人”的孩子真的需要你分分秒秒的守候。没有李老师让我依靠,我必须静下心来。
        唯有静下心来,我才能兼顾到学科平衡、体育锻炼、同学关系、家校沟通、班组协调等各个方面;唯有静下心来,我才能处理每一个突发的小意外;唯有静下心来,才能让坚守自己的阵地,守护自己的学生。
        半个月后,再见到李老师时,我笑着说:“完璧归赵,幸不辱命!”
        我把806班还给李老师,我把一颗“静下来的心”留给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学着将学生时期的懵懂与冲动珍藏,用沉稳与“静下来的心”编织最宽阔的羽翼,更好地守护懵懂、冲动的“小大人”们。
开心与彼此相伴
        开心,是彼此相伴时的欢声笑语,亦是彼此相伴时的鼎力支持。
        新学校的特点之一就是新老师。“新”老师可以是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从某个学校调过来的资深教师,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老师。我们从天南地北而来,用自己的双手描绘金惠的未来。
        假如教师是一个项目经理,那么她需要满足三个客户的需求——学生、家长和学校。当目标一致时,三角形最具有稳定性;当目标不一致时,教师就面临很多困扰。
        当困扰袭来的时候,情绪上的波动在所难免,我们总会感恩我们身在金惠的大家庭。在我准备区级公开课的前一个晚上,师父和同组的小伙伴陪我到教室里练习直到夜半无人;曾有一次,在高强度的开课任务中,一位英语老师扑倒在组长的怀里嚎啕大哭;当加班成为生活的常态,相伴走到低下车库的幼稚行为也是平淡生活最简单的调剂品。
        忘记了是哪一天,群里发出这样一条消息——
        “请自主申请在小区中、街道里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的老师上报信息!”
        随之而来的是“志愿者们”的冒泡。
        “我在某某小区。”“请问村里的志愿者算吗?”“半个月前的也要上报吗?”……
        2月12日,我的朋友圈被同事们的转发刷屏了——《战疫专辑⑦|担当责任 挑战自己 助力空中课堂》,原来里面有我们的陈校:一直走在前面的校领导。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知道疫情期间校领导需要在校内值班以确保校园安全。我亦曾感叹,这个超长待机的寒假对领导们来说也许连陪伴家人都做不到。
        而我没想到的是,原来,在值班工作之余,在网络课程结束之后,他还坚持到社区做志愿者。
        开学之后,我曾陆续和这些担任了志愿者的同事们闲聊。我问他们,怎么想着做志愿者了呢?他们的回答却极为相似——闲在家里也无事可做,何不给小区出点力。
        “何不出点力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这句短短的、略带轻松的话语中,我看到一个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了萧山教育人非常力度投入疫情防控。
         我们总认为“同事”永远是“同事”,但是我们将“同事”转化为“朋友”,彼此相伴,同甘共苦。
         
         美好教育,是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段“欣欣然”的读书时光,是饱含理想信念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美好的教育是“灵魂工程师”托举的教育。
         教育人的理想与信念无关于考试,无关于分数,而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是每一位孩子的健康与安全,是与孩子携手走过历史的愿望。
         传道受业解惑之外,我想,这亦是一位教师需要托举的教育。
         在一堂好课里修筑自我价值的殿堂,是我的匠心;在自我坚守中静下一颗浮躁之心,是我的静心;在彼此相伴的简单岁月里种下开心的种子,是我的开心。
         匠心、静心、开心,是我“自己的节奏”,更是我的从教初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