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谭惠清
[导读] “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谭惠清
        广州市番禺区东怡小学    511400
        摘要:“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风向标,网络课程不仅给教师教学开辟了新的方式,还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天地。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素材,例如名人事迹、微视频、影视剧资料等素材,让网络课程内容不断优化。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应用探析
引言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不仅可以识文断字,增长见识,还可以开拓思维,提高自身的素养。因此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在网络技术背景下,网络课程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视频、音频、图片,还可以直接连接网络进行学习,比如通过网络观看直播等。网络课程与多媒体教学技术相比更具有灵活性、便捷性。
一、布置亲子语文作业,开设家庭网络语文课程
        语文教师可以让家长参与到网络课程资源制作和教学中,比如可以布置亲子作业,家长和孩子完成阅读作业、看图写话、小作文等任务,丰富网络课程资源。网络课程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语文学习情况的重要窗口,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设网络课程,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网络课程,完成相应的亲子作业。例如,教师在讲解《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时,可以指导家长和孩子朗读全文,家长帮助孩子查找关于梁启超的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全文,了解作者对中国少年给予的殷切厚望,对少年热血的赞美。这篇课文在特殊社会背景下创作,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指导家长查询资料,辅导孩子理解梁启超救国救民的爱国情怀,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品德教育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布置亲子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合作完成课本剧编写和演出,录制亲子课本剧演出视频,搜集每一个学生的表演视频,上传到班级语文网络课程平台,组织学生一起观看,让学生参与的微视频成为课程资源,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利用网络课程做好课前工作
        小学语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行为跳脱,思维活跃,但是理解能力和系统学习能力欠缺,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利用网络技术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探究式学习。首先,网络虽然在教育领域属于新型教学手段,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从小就接触网络,因此在小学课堂上利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兴奋感,同时也让小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其中。其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前准备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学习中。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变换课堂情景,通过增强课堂新鲜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咏柳》时,教师不能直接讲解古诗,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关于《咏柳》这篇古诗的视频,通过声音、图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怎样一番景象。最后,在播放视频之后,教师还要将学生从网络带回现实,让学生回忆自己身边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对课程进行讲解。网络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文章背景,可以理解古诗词中晦涩难懂的内容,进而促进学习。
三、多角度挖掘网络资源课程深度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针对性选择应用网络资源课程:一是直接应用型,这是最为常见和便利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直接下载直接应用,例如在学习《黄继光》时,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直接下载有关黄继光的生平、事迹及其照片,收集基础材料,帮助教师铺设教学环境、渲染教学氛围,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活动。二是加工应用型,即将下载的课程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将其改编成符合学生认知的素材,再加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美丽的丹顶鹤》时,教师先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有关丹顶鹤的资料,把丹顶鹤的习性、生活等相关材料进行整合,结合课文让学生对丹顶鹤有更全面的了解,感受丹顶鹤的魅力,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三是创新应用型,这种教学方式的难度较大,既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思维,也需要教师拥有厚重的知识底蕴。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时,教师在平时了解到班上的几个学生具有音乐特长,就让这几个学生组成“搜集小组”,搜集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进行练习。在上课时,让“搜集小组”演奏二泉映月,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然后教师再播放阿炳遭遇的相关视频,从多个方面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四、利用网络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背景之下,新课改强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课程,教材中有很多积极的教育元素,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等方面都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思维始于疑问,有了疑问,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为此,教师应当熟练掌握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而通过网络课程创设问题情境,不但操作容易,并且效果非常好。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推广和使用网络课程,深度解读课本,精心筛选网络课程素材,制作优质的微视频、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并且,语文教师要深化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参与网络课程教学,布置亲子作业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增进亲子、家校交流的同时,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下学习,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语文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郭振中.例析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8(33):137.
[2]王华星.县域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初探[J].教师,2018(27):85-86.
[3]谢颖.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小学语文幸福课堂[J].课外语文,2018(09):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