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立德树人目标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唐春红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们开始侧重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唐春红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    16331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们开始侧重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目前,教师们也开始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希望通过学科教学更好地贯彻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也不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历史知识,让学生掌握多少历史事件那么单一。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高中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呢?本文将进行具体阐释。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引言:在我国实施新课改以后,教育形式发生一系列的变动,在教育目标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热爱生命,学会更好的为人处世,成为社会上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才。
        一、通过历史事件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历史教材中,包含很多经典的历史人物事件,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对这些事件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充分了解与历史人物相关的事迹后,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1]。学生在此过程中收获了更多的情感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了一定的道德情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德育效果。
        (一)借助先贤思想对学生产生道德教育
        在历史课本中有一些丰厚的人文资源,包括很多先贤为国家更好的发展,做出了不少努力,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当时的德育教育和当前的人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2]。例如在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中,学习《孔子与老子》一课时,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提出的各种有利思想。提到“爱人”,孔子提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为更好的“爱人”提供较为具体的做法。孔子讲“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孔子追求的“礼”,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一定的仪礼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由此可见,孔子的各种教育思想,有很多值得今人对其进行效仿的。
        (二)借助民族英雄渗透爱国情怀
        在任何时候都有一定的爱国人士为自己所热爱的国家进行默默的奉献工作。而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一样有很多爱国英雄,他们的所作所行深刻彰显其浓烈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的彰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彰显。而家国情怀是一种基于血缘和亲情的热爱,对一种价值观和文化观的坚定认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3]。而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家国情怀更是历史教育在一种态度、一种情感等方面所必备的重要品格之一。而在高中历史课的要求中,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家国情怀,首先要建立在对自己的国家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展开。学生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并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二、高中历史课堂立德树人具体策略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者的教学目标应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上,教师应通过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库。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更加灵活的引导,并及时的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学习历史,其对知识的感悟更加深刻,并且对历史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从而在以后带着强烈的兴趣进行历史学习。而历史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教学思维,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为学生营造历史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历史学习。
        (一)充分结合理论与实际
        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我们应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即通过学习一定的历史知识,让自我对生活有更好的领悟力。教师在进行历史授课时,应重点关注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让学生对自己身处的世界怀有一定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对生活本身和生命本身的探索有了更强烈的欲望,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中《理性之光》一课时,我们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属于思想文化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重点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教学,让学生在对本课的学习中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魅力,对于文中勇于批判旧思想的杰出思想家提出的思想有充分的认识。
        (二)激发学生的文艺情怀
        在美学原理中包含一定的社会美,而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其道德品质的塑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的得到德育教育,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与爱国主题相符的影视资料或图片,让学生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的辅助下充分进入到对历史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中《文艺复兴的人文风采》一课时,学生了解了本课强调了人的价值,崇尚理性和科学,并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文艺巨匠。如写《十日谈》的薄伽丘,画出《最后的晚餐》与《蒙娜丽莎》的达·芬奇,著有《哈姆雷特》的莎士比亚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哈姆雷特》的相关话剧,从而带领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美学教育,对其人文素养和美好人格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立德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作用,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育者应充分明确德育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相应的德育内容。并要及时摒弃传统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德育树人充分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得到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孙妍.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历史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19,06:178.
        ?
[2]陈迪.高中历史导学案设计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10.
        ?
[3]徐赐成.历史课程功能构成及其特征探讨——基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讨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01:1-7.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