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幼儿园中班区域游戏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8期   作者:刘帅
[导读]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将现代化信息手段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刘帅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幼儿园    北京    100161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将现代化信息手段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一个基本形式,其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区域游戏中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班、区域游戏
        在幼儿园中信息技术是幼儿进行学习的工具,幼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游戏与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区域活动不单单是一个身体的体验,也能通过视觉体验感受到区域活动的趣味性。
        一、打造信息化环境,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转变为声音、影像等,这样便能有效地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一)图书区中将纸媒与多媒体阅读相融合,让幼儿爱上阅读
1、创造良好的视听环境,提高幼儿阅读兴趣
        绘本在幼儿园随处可见,但它只能满足幼儿“看”的需要,而缺乏幼儿听故事的需求,幼儿最初的阅读主要是依赖父母和老师的讲述,因为孩子首先是用自己的耳朵“阅读”,因此,我们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视听环境。于是,在图书区我们不仅提供了绘本,还为幼儿提供iPad、耳机、咔哒故事、绘本大王等APP,方便幼儿自由阅读。幼儿可依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舒服的速度来翻阅。通过听绘本,解决了幼儿阅读的无序性和不认识字等问题。在图书区,孩子们可选择听有声绘本,也可选择纸质图书,提供多媒体阅读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阅读愿望。当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后,他们就会主动去阅读纸质书。多种感官的并用,大大提高了幼儿对绘本的阅读兴趣。
2、利用APP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们在图书区不仅可以看自己喜欢的图书,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我们也为孩子们的iPad中添加了“喜马拉雅”APP,它不仅可以播放故事的音频,还有可以选择“录音”的图标。当孩子们听了几遍故事后,如果自己也想试着说一说,可以按下“录音”图标进行故事录音,录制自己喜欢的故事,在幼儿的世界里,能听一听自己的声音是一件多么兴奋的事情呀。
        区域结束后,孩子们可以将自己iPad中的故事与班中小朋友分享,教师还会将幼儿自己录制的故事生成二维码,投放到图书区中供其他幼儿扫码聆听,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建立了幼儿自信心,这也大大的激发了其他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将APP与美工区相结合,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1、利用APP激发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在美工区,我们不仅提供了各类折纸步骤图,还提供了“儿童折纸”APP,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自己看步骤图学习折纸,而对于那些空间能力较弱的幼儿,就可以选择看APP中的视频,通过视频的动态演示和同步解说,弥补空间表征能力的不足。由于操作便捷,孩子们也更喜欢进入美工区进行折纸。
2、利用APP,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虚拟现实的乐趣,我们还投放了“迷镜神笔”,谜镜神笔将AR技术融入绘画中,通过iPad它可以把画、折纸、泥塑等美术作品变成有趣的动画,让孩子的作品一下变“活”了,极大的激发了幼儿的创作乐趣,同时也带给孩子们更多创作空间,幼儿通过自己去画,去做,促进了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提升,让孩子们从“被动的看”变为“主动去画”,甚至去创造。


(三)将微课与科学区相结合,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微课有可以反复播放、可以自主调节播放内容等特点,通过微课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科学区的小实验孩子们都很喜欢,但有些科学知识比较生硬,幼儿难以理解。于是,我依据孩子们喜欢挑战与探索的特点,并根据科学知识的重难点,录制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微课,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如:科学实验《彩虹珍珠雨》,通过微课可让幼儿直观的了解油和水不相容的想象。孩子们非常喜欢去科学区,可是在做小实验之前,孩子们通常会忘记步骤,传统的纸质解说图又不能够清晰的看明白,针对这一问题,我将科学实验的步骤录制成小微课并生成二维码,将二维码贴在科学区,孩子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清晰的操作步骤了。像这样有演示、有操作、有提问的小微课,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还拓展了孩子们的思路,让孩子们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小实验的神奇。
        二、建立资源库,积累幼儿的游戏经验
        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体现,而幼儿的游戏行为是随着经验的获得而不断提升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实现对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有利于积累幼儿的游戏经验。
(一)记录表演区幼儿游戏过程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每一次开展游戏的过程进行记录,同时也可以对幼儿的参与过程进行评价。在表演区中,利用iPad中的摄像功能,记录下幼儿优美舞姿,将表演过程进行再现,及时启发幼儿的已有经验,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看到哪些动作需要改进,促进幼儿表演水平的提高,这比原来一味地演出,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
(二)在建构区建立资源库
        幼儿在活动区的游戏中,总会制作、呈现出各种作品,每次区域小结时也会总结出很多游戏中的经验,这些日积月累的作品、经验也逐渐形成了班级活动资源库。当孩子们想要借鉴其他小朋友的经验时,他们就会打开IPAD中的图片,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为自己的创作寻找“灵感”。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也会打开iPad找找其他小朋友的经验。如:一天,建构区的小朋友们想在搭好的东方明珠旁边搭建一座桥,孩子们用拱形的积木搭建了桥洞,接下来就是桥面的搭建了,他们尝试了很多种方法都没有成功,这时,诺诺说:“我们的二维码里不是有搭拱形桥的方法吗?”于是拿着自己的iPad开始扫描资源库的二维码,找到了微课《拱形桥面的搭建方法》,根据微课里的提示,孩子们一会儿就将桥面搭好了。就这样,孩子们通过班级资源库中的资源借鉴着彼此的经验,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提供适宜的APP,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在信息化的区域游戏中,我们发现适宜的APP不仅可以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同时还能丰富幼儿的游戏。
(一)配音秀
        在图书区中,我们利用“配音秀”APP投放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段——《小猪佩奇》、《小马宝莉》、《葫芦娃》等,孩子们可以自主的为这些动画片段配音,他们既可以选择独立配音也可以选择与其他幼儿合作配音,在配音时只需按下录音键就可以配音,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让幼儿很容易掌握。在配音过程中,即使忘了原本的对话,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配音,不但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图书区的活动更加丰富有趣。
(二)微店
        班中角色区新开设了“爱莎摄影工作室”,在与孩子们共同商讨下,依据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要求,区域中添置了iPad、美图APP、相片打印机、支付二维码等信息化设备。游戏中,孩子们能熟练的使用iPad相机为客人照相,用美图APP装饰相框,还能现场打印出客人想要的照片,并扫码支付。同时,我们还开设了“摄影工作室微店”将摄影区中的服装、道具放到微店中,便于其他班幼儿在iPad上选择服装,进行线上下单,实现全园互通。信息化的支持让孩子们的活动更贴近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三)小象编程
        “小象编程”围绕生动有趣的故事剧情,通过可视化的编程指令,带领小象布克去冒险,通过拖拽和点击即可完成编程过程,易学易懂,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边玩边学中分析、解决问题。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还能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有效地支持下,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发生了新的转变,也为幼儿的发展与创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