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8期   作者:梁仲铭
[导读] 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内容都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之上,而小学语文又是语文系统学习的重要基石,只有打下坚固的基础,才能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游刃有余。
        梁仲铭
        广州市荔湾区江洲小学  广东省 广州市 510163
        摘要: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内容都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之上,而小学语文又是语文系统学习的重要基石,只有打下坚固的基础,才能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游刃有余。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不仅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建立语文基础知识的根基,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学习,能够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合作学习除了是新课改以来最为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时适当的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本文将对当下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提高合作学习作用的策略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探究;策略;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在各类学科中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且得到了教师的一致认可,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心情比在传统教学模式环境下轻松了许多,也有了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的勇气,这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众多教学实践中,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的为较少数,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对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安排,很多只流于小组这种形式,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难以收获到较高的合作效率。
一、合作学习存在的现在问题
1.学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
新时代的小学生对待事情都很有自己的主见,有很强烈的个性,并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这使得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非常明显,所以严重缺乏合作意识。在他们的眼里,合作就是大家各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即可,我无需你的帮助,我也不会给你提供帮助,这导致学生在合作时各行其是。虽然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学生是积极地和开心地,并且也会和同学进行沟通,但是他们讨论的问题基本上与学习无关,而且还一发不可收拾,只有教师强行介入下,他们才得以安静。在进行小组发言时,大部分学生都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代替小组进行发言。由此可见,在小组合作时学生根本无法没有进行足够的交流和沟通,也没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这使得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很难进行下去,也难以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去
合作学习相比其他教学手段最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它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加入学习活动中。但是受自身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学生自然而然的会出现优秀、中等、差等的分层现象。针对同样的问题,优等生会主动积极的进行思考,快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表明自己的看法;中等生会参与到探索的过程中,对较为简单的题型能够表明自己的见解,对比较难的问题就只能默默接受别人的见解,自己也无法给予反驳;差等生则完全不屑于这样的学习形式,参与其中也只是充数而已,不愿意思考,也不愿意与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做一个旁观者、局外人去看待这种课堂教学。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况下,优等生和中等生获得的学习机会会更多一些,能够得到较好的学习体验,而对于差等生而言,无法从中受益,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不仅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还会造成他们很严重的心理挫败感,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3.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提前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指导,在必要时运用合作学习的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在学生难以运用自身学习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时,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引导。然而有大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之后,就不再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对学生进行观察,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使得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严重的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活动时,没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使得探究的问题不具有支持作用,学生对问题丧失了合作学习的激情,从而,教师也难以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运用合作学习的办法
1.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是一个交互性的过程,教师、学生、知识三者之间都有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也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成员之间通过合作的方式去探索和解决这个共同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为学生设立合理的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学生才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进行有效的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小组成员分配学习任务:每人学习课文中的两个生字,并让其小组成员掌握生字的读音。教师设置这样的学习任务一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分工,进行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二是通过让学生帮助其他同伴掌握生字,能够激发学生之间的互相协助和交流的意识,促进接下来合作学习的开展。然后,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总的学习任务:题目为什么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个老屋有什么特点呢?不倒是因为它有什么魔法吗?请小组合作学习找出老屋不倒的原因。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之间思维发生碰撞,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选择有效的合作学习时机
对时机的准确把握对教师的预先设计有所考量,教师只有具备洞察课堂教学进度的敏锐性,才能把握住机会,对一些重难点问题进行突破。教师提前布置了前置作业,学生有很多的问题要讲,这时教师就应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于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例如,教师在教学“搭船的鸟”,在学生已经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对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也可以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词语等进行分享和交流,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得学生了解到与人合作交流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其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文勇.浅析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展开的策略[J].学周刊,2020(3).
[2]何雄伟.浅谈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12).
[3]黄莹.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管理[J].内蒙古教育,20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